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课程改革与建设
    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模式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消化系统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周鑫, 陶明, 崔龙, 王行雁, 张利
    2022, 42 (9):  769-773.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20112-00048
    摘要 ( 208 )   PDF(826KB) ( 146 )  
    目的 探究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模式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消化系统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为器官系统整合模式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9至12月,选取北京大学医学部2018级和2019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1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级58人采取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模式,2018级56人采取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临床见习表现评估量表(分为主动性、医学基础课程掌握情况、临床医学课程掌握情况、临床思维能力和医学英语水平5个维度)对两组医学生在消化系统临床见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采用整合课程教学模式的学生其主动性维度评分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组[(25.90 ± 2.56)分比(21.50 ± 5.34)分,P = 0.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整合课程教学模式组的解剖与组织胚胎学[(8.40 ± 1.08)分比(6.90 ± 1.52)分,P = 0.020]和医学影像学[7.70 ± 1.16)分比6.50 ± 1.08)分,P = 0.028]评分均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思维能力维度中,整合课程教学模式组得分低于传统教学模式组[(20.80 ± 2.25)分比(24.40 ± 3.95)分,P = 0.0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整合课程教学模式组和传统教学模式组在医学英语水平维度的评分[(7.50 ± 1.27)分比(8.00 ± 1.3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361)。结论 器官系统整合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升医学生对部分医学基础和临床理论课程内容的掌握,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其医学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与健康”公共卫生通识选修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阮烨, 田恬, 罗斌, 马莉, 董继元, 牛静萍
    2022, 42 (9):  774-777.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20216-00170
    摘要 ( 101 )   PDF(812KB) ( 70 )  
    目的 分析 “环境与健康”通识课程对学生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效果,为今后开展环境与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以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测评技术指南(试行)》中“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测评核心试题”为基础制作调查问卷,在“环境与健康”课程前后对2018-2020学年选修该课程的992名本科生进行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调查,比较学生环境与健康整体素养和分类素养的具备率。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学生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总体具备率和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类素养具备率由课程前的12.5%(124/992)、39.5%(392/992)、1.6%(16/992)、52.4%(520/992)提升至课程结束后的23.8%(236/992)、46.8%(464/992)、2.8%(28/992)、56.9%(564/992),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环境与健康”通识课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今后可以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等方面对课程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文素质教育
    黑龙江省5所高校医学生劳动素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张鹏程, 王小路, 李春
    2022, 42 (9):  778-782.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20207-00133
    摘要 ( 91 )   PDF(828KB) ( 66 )  
    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5所高校医学生劳动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黑龙江省5所高校1 146名全日制在读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劳动素养量表、劳动教育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医学生劳动素养评分为(66.36±11.94)分。医学生劳动教育总分为(115.15±19.62)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评分分别为(41.24±7.79)分、(24.29±4.76)分、(26.04±4.79)分、(23.58±4.51)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校教育(b=0.224,P<0.001)、家庭教育(b=0.116,P=0.002)、社会教育(b=0.185,P<0.001)及自我教育(b=0.269,P<0.001)评分越高的医学生劳动素养水平越高;与普通医学生相比,医学生党员(b=0.042,P=0.047)的劳动素养水平更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及是否中共党员5个变量共可以解释医学生劳动素养变异的53.1%。结论 黑龙江省医学生劳动素养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及自我教育、是否中共党员是医学生劳动素养评分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津市医务人员健康科普认知调查与分析
    秦汝男, 刘保峰, 张梦楠, 李晓林, 李旭东, 曾强
    2022, 42 (9):  783-786.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200304-00263
    摘要 ( 99 )   PDF(782KB) ( 62 )  
    目的 了解天津市医务人员健康科普认知现状及影响其参与健康科普工作的原因,探讨激励他们参与的措施。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天津市65家机构的617名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医务人员健康科普认知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完成问卷内容录入和收回。整理分析调查结果,对不同医务人员健康科普意愿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93.7% (578/617) 的医务人员认为健康科普重要,其中有90.7% (524/578) 的医务人员表示愿意投入到该项工作中,高于认为健康科普重要性一般的医务人员中愿意投入该项工作的比例[73.7%(2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1.02,P<0.001)。有89.6% (553/617)的医务人员表示愿意投入到健康科普这项工作中来,但其中仅31.1% (172/553) 的医务人员愿意每周投入1h以上的时间进行健康科普,不愿意投入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太忙、个人科普能力不足和单位无激励措施,分别占比75.0% (48/64)、42.2% (27/64)和21.9% (14/64)。平均52.6% (325/617)的医务人员不清楚其所在单位科普相关政策、经费资助和激励政策等。结论 天津市医务人员认同健康科普工作的重要性,但健康科普参与度有待提高。建议有关部门优化组织管理,统筹安排日常业务工作与科普工作,加大科普宣传与能力培训,给予政策支撑及经费保障,从根本上提高医务人员健康科普认知及积极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健康教育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学生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翟晓艳, 臧玉芹, 井朋, 张石盼, 刘敬, 倪爱华
    2022, 42 (9):  787-791.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20123-00092
    摘要 ( 91 )   PDF(838KB) ( 69 )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2月14日至2020年2月16日期间河北省人民医院学习的826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一般资料问卷、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健康问卷躯体症状量表进行自评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各变量间评分的差异,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医学生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8.4%(69/826)的医学生有焦虑症状,17.7%(146/826)的医学生有抑郁症状,13.8%(114/826)的医学生有躯体化症状,既往慢性胃肠炎病史、焦虑抑郁病史、关注疫情1~3小时、几乎整日关注疫情是医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焦虑:OR = 6.560、4.223、2.425、4.970, 95%CI:1.953~22.035、1.969~9.057、1.294~4.545、2.492~9.910;抑郁:OR = 5.011、1.953、1.770、1.995, 95%CI:1.827~13.415、1.011~3.772、1.176~2.664、1.166~3.415)。结论 疫情期间医学生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明显,重点关注既往有焦虑抑郁病史、慢性胃肠炎的医学生心理状态,建议每天关注疫情少于1小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方法
    MOOC+SPOC教学方式在耳鼻咽喉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庞海凤, 姚宪义, 王佳鑫, 蔡勋功, 徐雪媚, 徐平, 周彬
    2022, 42 (9):  792-795.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11228-01595
    摘要 ( 103 )   PDF(784KB) ( 90 )  
    目的 探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和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五年制临床医学生耳鼻咽喉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2020级和2021级五年制99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2021级51名学生设为试验组,在耳鼻喉科教学中采用MOOC+SPOC教学方式;将2020级48名学生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通过两组学生的耳鼻咽喉科学考试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满意度评价教学效果。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病例分析成绩分别为(86.09±5.23)分和(85.33±5.14)分,对照组学生分别为(85.36±5.11)分和(86.21±5.27)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学生的学习期望(43.17±3.28)分、学习兴趣(40.27±3.20)分、自我效能感(37.45±2.92)分、自律性(39.27±2.95)分和改变意愿(35.78±2.88)分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的(40.95±3.14)分、(38.02±3.05)分、(31.74±2.76)分、(33.45±2.86)分和(30.11±2.46)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96.1%(49/51)的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感到满意,高于对照组学生的83.3%(40/4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 MOOC+SPOC能够保证临床医学专业耳鼻咽喉科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满意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生视域下基于多学科诊疗的医学概论课程翻转课堂应用效果评价
    李旭昶, 陈祥发, 刘博, 汪璐芸, 赖金胜, 项帅, 姚飞
    2022, 42 (9):  796-800.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20217-00175
    摘要 ( 66 )   PDF(831KB) ( 71 )  
    目的 在医学生视域下探讨基于多学科诊疗的医学概论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0至2021年,选取武汉某高校参与医学概论课程学习的2016级和2017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9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级54名学生为试验组,采用基于多学科诊疗的翻转课堂教学,2016级42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等问卷调查,并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和病历书写评价。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学生教学效果评价中的临床思维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学生[4.04±0.50)分比(3.69±0.67)分];试验组学生教学方式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学生[59.2%(29/49)比18.8%(6/32)];试验组学生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学生[(107.27±8.64)分比(103.76±7.54)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学生病历书写的系统性思维能力(A级病历40份、B级病历12份、C级病历2份)和逻辑性思维能力评价(A级病历30份、B级病历22份、C级病历2份)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学生(系统性思维能力A级病历26份、B级病历7份、C级病历9份;逻辑性思维能力A级病历18份、B级病历15份、C级病历9份),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多学科诊疗的翻转课堂教学在医学概论教学中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思维导向式教学方式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张勇, 常宁, 邱丹, 董沫含, 张艰
    2022, 42 (9):  801-805.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20107-00028
    摘要 ( 110 )   PDF(799KB) ( 85 )  
    目的 探索临床思维导向式教学方式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方法 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选取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接受临床实习的2015级和201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6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级33名学生作为试验组,接受临床思维导向式教学方式;2015级29名学生作为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方式。教学评价采用阶段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的方式进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试验组学生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实习阶段的总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88.03±3.74)分比(83.28±3.88)分],试验组学生在阶段性评价[(52.55±2.73)分比(49.90±2.24)分]与过程性评价[(35.48±2.33)分比(33.78±2.86)分]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阶段性评价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单选题[(17.55±1.37)分比(16.48±1.45)分]及简答题2[(8.45±0.83)分比(7.93±1.09)分]的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过程性评价中,试验组学生比对照组学生在病史采集[(8.46±1.14)分比(7.86±1.22)分]、病历书写[(13.61±0.89)分比(12.97±1.57)分]及病例汇报[(8.82±1.18)分比(8.14±1.13)分]等评价指标中评分更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临床思维导向式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中的实习效果,从临床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建立符合临床应用要求的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柯氏评估模型比较两种教学方法在眼科学见习教学中的效果
    陈静, 胡利, 王观峰, 王双勇
    2022, 42 (9):  806-810.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20118-00071
    摘要 ( 88 )   PDF(836KB) ( 67 )  
    目的 应用柯氏评估模型探讨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教学方法和基于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ning, CBL)教学方法在眼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眼科见习的广州医科大学201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名学生随机分为PBL组和CBL组,每组60人,分别采用PBL和CBL教学方法,应用柯氏评估模型从4个层面评估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反应层,2组学生对各方面评分均大于4分,总体满意。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PBL组和CBL组学生满意度分别为(4.23±0.54)分、(4.45±0.49)分;在建立工作信心方面PBL和CBL教学方法学生满意度分别为(4.36±0.32)分、(4.50±0.24)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习层,教学结束后PBL和CBL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85.59±6.63)分、(83.98±9.72)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1)。行为层,PBL组学生比CBL组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评为(8.88±1.92)分比(8.02±2.69)分,他评为(8.48±1.92)分比(7.60±2.62)分]、分析专业期刊文献能力[自评为(8.82±3.17)分比(7.58±3.33)分,他评为(8.41±2.39)分比(7.44±2.30)分]和科研思维能力[自评为(8.36±3.09)分比(7.21±2.29)分,他评为(8.11±2.71)分比(7.01±2.10)分]评分更高;PBL组学生比CBL组在培养学生病情评估能力[自评为(7.45±3.18)分比(8.72±2.26)分,他评为(7.04±2.16)分比(8.42±2.71)分]及规范动手能力[自评为(7.20±3.29)分比(8.32±2.44)分,他评为(7.07±2.20)分比(8.16±2.66)分]评分低,其差异均具体统计学意义(均P<0.05)。成果层,PBL组和CBL组分别有4名和5名学生有意愿成为眼科医生并准备报考眼科学研究生(P=0.729)。结论 应用柯氏评估模型发现PBL教学方法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思维能力,CBL教学方法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建立工作信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技术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产钳助产手术模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郭晓玥, 王妍, 王伽略
    2022, 42 (9):  811-814.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20217-00177
    摘要 ( 93 )   PDF(777KB) ( 66 )  
    目的 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产钳助产手术模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10至12月,选取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的28名进修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和线下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产钳助产手术的模拟培训,通过临床能力考核和问卷调查进行培训效果评价。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除了导尿操作和准备产钳助产失败后的补救方案,试验组进修医师产钳助产手术理论知识考核和临床技能操作考核评分高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如签署知情同意书和产钳牵引时机与方向得5分的比例,试验组分别为14/14,13/14,对照组分别为5/14,3/14,均P<0.001)。试验组进修医师在提高理论水平、临床操作能力、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模式认可度方面评分高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如教学模式认可度得5分的比例,试验组12/14,对照组0/14,均P<0.001)。结论 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进修医师产钳助产手术的培训效果,有助于提高其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结果为导向教育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呼吸系统人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沈静, 齐宏妍, 王筝扬
    2022, 42 (9):  815-818.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20303-00250
    摘要 ( 72 )   PDF(780KB) ( 70 )  
    目的 探讨以结果为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呼吸系统人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2017级和2019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参加机能学实验教学的56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2019级312名学生设为试验组,2017级250名学生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参加线下呼吸系统动物实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试验组除线下呼吸系统动物实验外,新增呼吸系统人体虚拟仿真实验,采用基于OBE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通过考试成绩和对试验组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评价教学效果,采用t 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13.6±1.6)分比(12.2±2.5)分,P<0.001]和总成绩[(12.0±0.6)分比(11.5±0.9)分,P<0.001]均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对基于OBE的人体虚拟仿真实验在提高学习兴趣[(4.1±0.7)分比(3.5±0.5)分]和学习效率[(4.0±0.8)分比(3.7±0.8)分],增加主动参与程度[(4.2±0.7)分比(3.6±0.8)分]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基于OBE混合教学模式的人体虚拟仿真实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呼吸系统实验学习效果、提高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学生认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沉浸式虚拟现实结合高仿真化妆技术在灾难现场紧急医学救援教学中的应用
    杨书聪, 索源, 曹伟, 陆雨婷, 郁慧杰
    2022, 42 (9):  819-822.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20126-00110
    摘要 ( 85 )   PDF(783KB) ( 66 )  
    目的 探讨沉浸式虚拟现实(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IVR)结合高仿真化妆技术在灾难现场紧急医学救援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4至12月,以嘉兴学院医学院接受急诊与灾难医学课程“灾难现场紧急医学救援”(以下简称灾难救援)章节教学的2018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4个班的9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班级抽签方式分为传统教学组49人和IVR教学组48人。传统教学组采用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方式,IVR教学组采用IVR结合高仿真化妆技术教学方式。通过期末考试成绩和对IVR教学组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教学效果评价;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3.6%(44/47)的学生认同IVR结合高仿真化妆技术的教学方式对灾难现场有较好的环境体验,83.0%(39/47)的学生认同感官体验良好,83.0%(39/47)的学生认同该教学方式对学习有较好的促进作用。IVR教学组期末考试灾难救援相关试题的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组[(9.10±2.36)分比(7.11±1.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IVR结合高仿真化妆技术能提升学生对灾难救援现场的环境体验和感官体验,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生教育
    颅颌面外科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方案探索
    赖晨智, 战秋衡, 靳小雷
    2022, 42 (9):  823-826.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20112-00047
    摘要 ( 70 )   PDF(777KB) ( 36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有机衔接(简称并轨培训)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本研究于2017年9月至2021年12月选择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11名颅颌面外科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自主学习与科室学习有机结合、理论学习与临床操作有机结合、科研培训与临床培训有机结合的培训方案。结果显示,11名颅颌面外科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共发表SCI论文76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1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0项;所有学生均通过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临床综合技能考核。可见,颅颌面外科学并轨培训方案的实施效果良好,有助于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水平和临床技能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教育
    情动理论视域下精神科护理学课程线上教学中学生同理心培养研究
    单亚维, 周雪美, 孙连荣, 祁雯雯, 刘晓
    2022, 42 (9):  827-831.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20105-00012
    摘要 ( 81 )   PDF(837KB) ( 54 )  
    目的 评估精神科护理学课程线上教学对学生同理心的培养效果。方法 2020年2月至4月,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方式,对上海中医药大学2019级三年制护理学专业61名学生开展教学试点。在精神科护理学课程线上教学基础上,基于情动理论融入8例典型德育教学案例、3部情动触发影视题材;采用叙事医学教育方法,通过情动反思表达品质的内省过程及行为。使用杰弗逊医务人员同理心测量量表评估同理心培养效果,以单一条目调查学生精神科职业意向。采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对课程反思报告进行编码与分析。结果 68.9%(42/61)的学生具有明确的精神科执业愿意。最终纳入量性分析的配对样本为57例,教学后学生同理心总分高于教学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14.87±13.28)分比(109.93±13.39)分,t=5.00,P<0.001]。质性分析提炼出“领域正名”“能力提升”2个主题及4个亚主题。结论 基于情动理论的精神科护理学课程线上教学对学生同理心及择业意向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团队培训在护理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黄雪燕, 陈坚翱, 陆露梦, 董玉红
    2022, 42 (9):  832-835.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11101-01337
    摘要 ( 66 )   PDF(784KB) ( 33 )  
    为实现卫生保健系统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护理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参加护理创新团队培训的61名临床护理人员为例,阐述了护理创新团队培训的设计和实施,通过临床护理人员创新能力评价量表、创新自我效能感问卷和科研创新成果评价其培训效果。采用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培训前后的区别。结果显示,培训后,学员创新能力评分[(168.02±11.25)分]高于培训前的评分[(133.50±13.76)分];学员创新自我效能感评分[(32.31±5.97)分]高于培训前的评分[(26.54±4.9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员申请专利42项,获批专利18项,申请科研课题71项,立项科研课题19项,发表论文55篇。护理创新团队培训可以提升临床护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自我效能感,促进科研创新项目的产出,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人性照护理论的共情能力培训在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阮小丽, 蚁淳, 谢琼, 程梦慧, 李舒平
    2022, 42 (9):  836-840.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20303-00251
    摘要 ( 55 )   PDF(830KB) ( 29 )  
    目的 探讨基于人性照护理论的共情能力培训在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1年3至7月以某职业院校2019级两班级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为单位进行整群分组。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试验组78名学生采用基于人性照护理论的共情能力培训方式进行授课,对照组74名学生采用常规课堂教学。培训后采用相关量表比较两组学生共情能力和临床沟通能力,组间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培训后试验组学生共情能力为(112.09±12.49)分,对照组为(107.04±15.84)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试验组学生临床沟通能力总分为(54.82±12.06)分,对照组为(53.73±10.55)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3),但在验证感受维度的评分[(10.77±3.10)分比(9.80±2.7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 将基于人性照护理论的培训方式应用于基础护理学课程,有助于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共情能力,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教学
    研究性教学在毒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孟庆贺, 郝卫东, 蒋建军, 姚碧云, 赵鹏, 肖倩倩, 杨晓华, 魏雪涛
    2022, 42 (9):  841-843.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20118-00068
    摘要 ( 60 )   PDF(756KB) ( 55 )  
    研究性教学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开展教学,目前已经逐渐应用于实验教学领域。本研究以北京大学2017级七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毒理学基础实验课程为例,阐述了研究性教学在本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通过课程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显示,76.4%(68/89)的学生毒理学基础实验课考核成绩优秀(≥85分)。79.8%(71/89)的学生对研究性教学应用于毒理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感到满意;66.3%(59/89)的学生认为研究性教学有助于培养基本的科研思维;68.5%(61/89)的学生认为研究性教学有助于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可见,在毒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应用研究性教学效果良好,有助于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虚拟仿真实验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李京, 吕堯堯, 毛欣楠, 何明兴, 石昊宁, 杨彦清, 王鸿宇, 赵宛莹, 胥欣
    2022, 42 (9):  844-847.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20412-00475
    摘要 ( 80 )   PDF(784KB) ( 53 )  
    目的 探讨虚拟仿真实验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采用试验对照方法,选取某医学院校2018级和2019级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共30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2018级147名学生设为试验组,采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式;2019级161名学生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线下教学方式,通过实验项目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评价教学效果,通过秩和检验和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试验组学生在“有机磷食物中毒应急处置”[(9.03±0.47)分比(8.40±0.59)分, P=0.011]、“洪涝灾害卫生应急演练”实验 [(9.31±0.56) 分比( 8.44±0.50)分,P =0.001] 的操作评价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但在“防护服的穿戴”实验的操作评价成绩低于对照组[(8.79±0.41)分比(9.49±0.51)分, P=0.003]。除交互体验感外,试验组学生对实验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如对实验项目的感兴趣程度95.2%(140/147)比55.3%(89/161)],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虚拟仿真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满意度,在不同实验中的应用效果存在差异,建议根据不同实验的特点采用不同教学方式,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分层递进培训体系建设
    朱留宝, 何榕, 宋春梅, 李晓蕾, 冯莉莉, 黄振宇, 刘芳, 罗斌
    2022, 42 (9):  848-852.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20222-00200
    摘要 ( 338 )   PDF(795KB) ( 167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住院医师的岗位胜任力,分层递进培训可以体现螺旋上升、渐进式提升的过程,从而达到提升岗位胜任力的目标。本文以提升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由培训基地统筹规划,分析住院医师的岗位胜任力培训过程中跨专业的共通性内容,设计住院医师分层递进培训院级共通性课程,辅以专业基地专项培训,探索建立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住院医师分层递进培训体系。结果显示,2021年该分层递进培训体系全面实施后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360°评价的评分[(7.98±0.47)分]高于2020年[(7.78±0.64)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医师对该分层递进培训体系普遍表示满意并推荐持续开展。希望该分层递进培训体系可以为国内各培训基地统筹开展住院医师分层递进培训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继续医学教育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状况与需求回顾性调查分析
    马静, 刘梦冉, 戴政, 罗会明
    2022, 42 (9):  853-857.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20307-00270
    摘要 ( 99 )   PDF(833KB) ( 61 )  
    目的 回顾性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状况与需求,为做好基层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来自江苏、广东、山西、湖北、新疆、四川等6省(自治区)的116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问卷调查,并对47名公共卫生从业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收集分析2014至2016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状况、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需求和建议,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方法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94.8%(110/116)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公共卫生科室,工作范围主要集中在预防保健、计划免疫和慢性病管理等领域。2014至2016年从事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专业构成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占比分别为10.8%(174/1 603)、10.2%(176/1 723)、9.8%(178/1 82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本科以下学历3年平均占比75.2%(3 912/5 151),100.0%(116/116)的被调查机构认为需要开展针对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在有效回应访谈问题的人员中,对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不满意”的比例占51.6%(16/31),37.9%(11/29)的受访者认为外出学习机会较少、培训覆盖面不够广是继续教育存在的首要问题。结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人员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背景占比较低,学历普遍较低。基层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对继续教育需求很大但总体满意度不高。国家应做好顶层设计、重视基层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开展有针对性地公共卫生专项培训,提升人员素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理技师岗前规范化培训初探
    王鹏雁, 武莎斐, 梁智勇
    2022, 42 (9):  858-861.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20302-00245
    摘要 ( 83 )   PDF(777KB) ( 42 )  
    病理技术是病理医生诊断疾病的基石。病理技师岗前规范化培训,有助于病理技师掌握病理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为其日后开展实验室工作奠定基础。本文阐述了北京协和医院病理技师岗前培训的设计与实施,以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参加培训的18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与实践操作考核、问卷调查和座谈会了解培训效果。结果显示,学员理论与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94.09±7.96)分和(91.68±4.71)分,均为优秀,17名学员对规范化培训表示满意,病理技师岗前规范化培训有助于培养病理技师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