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医学教育质量保障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教学质量专家评估模式改进的探索
    何旋, 刘强, 谷士贤
    2025, 45 (8):  561-566.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50107-00014
    摘要 ( 20 )   PDF(1395KB) ( 11 )  
    高校附属医院教学质量保障是高等医学教育研究中的重点问题,其中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当前,国内多数医学院校仍然依赖于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估模式,存在着评估体系不健全、评估效果欠佳等问题。本研究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为例,在深入分析传统教学质量评估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六西格玛管理法对专家评估模式进行系统改进,从完善规章制度、制定评估指标、构建专家在线评估模式、形成闭环反馈机制等方面进行设计与实施。通过专家评估改进情况和焦点小组访谈结果进行专家在线评估模式的效果评估。结果显示,专家在线评估模式下的评估人次(2022至2023年年均414人次)是传统评估模式(2019至2021年年均24.7人次)的16.8倍;专家评估学时由2019年的50学时增长至2023年的1 170学时,增幅达22.4倍;专家在线评估分数为(93.24±0.88)分,与传统评估模式下评估分数[(93.83±1.15)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3)。基于六西格玛管理法的专家在线评估模式得到授课教师、科室和医学生的认可。基于六西格玛管理法的专家在线评估模式有助于提升专家评估的效率,保障了评估成绩的稳定性,为高校附属医院教学质量保障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构建数智化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
    张妍馨, 薄红, 郭庆峰, 崔莹, 赵晨曦, 孙备
    2025, 45 (8):  567-570.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1225-01354
    摘要 ( 10 )   PDF(803KB) ( 6 )  
    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以数字技术驱动教育系统变革已经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趋势。医学教育作为培养卓越医学人才的核心基石,亟需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传统临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着管理手段落后、教学质量评估主观性强、信息反馈不及时等不足,严重制约了医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构建数智化临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探讨了数智化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路径,分析了其构建框架、建设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从提高教师数智化素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完善数智化医学教育教学管理政策等方面,对医学院校构建数智化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思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督导反馈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金明珠, 严梦玲, 范让, 薛静
    2025, 45 (8):  571-576.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627-00668
    摘要 ( 7 )   PDF(867KB) ( 6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经由制度建设向质量内涵建设转变,教学督导是促进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全面质量控制与提升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督导反馈体系建立的架构、督导组织和工作模式,并对临床科室督导前后的教学评价进行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显示,督导后督导专家对临床科室的教学活动质量评分高于督导前[(3.99±0.39)分比(3.73±.43)分,P=0.022];住院医师的病历书写评分整体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第四季度病历书写评分均高于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评分[(95.75±2.06)分比(91.72±4.76)分,(95.75±2.06)分比(91.36±3.95)分,均P<0.05];督导专家对临床科室教学资料建设情况评价为整改较好。本督导反馈体系有助于临床科室的教学活动质量改进、住院医师病历书写质量优化和住培教学资料的完善,可以为医院院级督导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四个回归”的高校教研室教学组织质量提升路径的思考
    胡乃宝, 王磊, 王玖, 张中文, 张玉丽
    2025, 45 (8):  577-581.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50407-00379
    摘要 ( 8 )   PDF(817KB) ( 5 )  
    在本科教育体系中,基层教研室是振兴本科教育、营造大学质量文化的最基本单元。本文分析了高校教研室教学组织现状:教学组织功能偏离、教学组织重心转移、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功利化导向严重。在此基础上,以“四个回归”为核心目标,提出提升高校教研室教学组织质量的路径:一是回归梦想,精准定位、补足短板、分类特色发展;二是回归常识,减负放权,推动教学创新;三是回归本分,平衡高校及基层教学组织架构与运行模式;四是回归初心,筑牢师德,践行社会责任,凝聚合作共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教育管理
    中国普通高校医学技术类专业教育规模和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侯建林, 李君, 张艺宝, 王维民
    2025, 45 (8):  582-587.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403-00346
    摘要 ( 7 )   PDF(841KB) ( 1 )  
    目的 分析中国普通高校医学技术教育的规模、结构和办学主体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2024年3月采用描述性方法统计分析2014至2022年我国开设医学技术类专业的普通高校及其学生数量、构成与分布情况。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结果 开设医学技术类专业的普通高校由389所增至551所,招生人数由8.6万人增至15.9万人,毕业生人数由5.6万人增至13.1万人。2022年,医学技术类专业专科和本科毕业生人数分别占总数的62.8%(82 501/131 303)和36.8%(48 354/131 303)。在开设医学技术类专业的普通高校中,位于东、中、西部地区院校的占比分别为40.3%(222/551)、31.8%(175/551)和27.9%(154/551),公立和民办院校的占比分别为69.3%(382/551)和30.7%(169/551)。在本科医学技术类专业中,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招生数合计占招生总数的73.0%(37 526/51 420)。结论 我国医学技术类专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办学主体呈现多元化,但学历结构偏低,地区分布不平衡,医学技术人才培养尚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区域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程改革与建设
    基于ARCS学习动机模型的重症护理人文培训课程的构建
    马丽莉, 杨智蕴, 吕剑虹, 张亚丽, 秦小欢, 张伟英
    2025, 45 (8):  588-595.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529-00540
    摘要 ( 6 )   PDF(889KB) ( 2 )  
    目的 构建基于“注意力-相关性-自信心-满意感”(attention-relevance-confidence-satisfaction,ARCS)学习动机模型的重症护理人文培训课程,为开展重症护理人文培训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和德尔菲法构建课程。2024年3至4月,通过查阅文献,以ARCS学习动机模型为基础,以重症监护病房成人患者护理人文专家共识为指导,形成基于ARCS学习动机模型的重症护理人文培训课程初稿。邀请15名重症护理、人文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等领域的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形成课程终稿。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全部回收且均为有效问卷,判断系数、熟悉系数和权威系数分别为0.873、0.867和0.870。变异系数为0~0.18,协调系数W为0.152和0.162。最终形成包括5 个一级条目、14个二级条目、39个三级条目、69个四级条目的基于ARCS学习动机模型的重症护理人文培训课程。结论 基于ARCS学习动机模型的重症护理人文培训课程具备可靠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必要性,但该课程尚处于理论成果阶段,仍需进一步的临床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模拟教学师资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何紫棠, 胡小芸, 史迪, 夏鹏, 郭超, 江伟, 王琳, 李晓燕, 刘继海, 李玥
    2025, 45 (8):  596-601.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801-00810
    摘要 ( 7 )   PDF(853KB) ( 5 )  
    目的 分析医学模拟教学师资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效果,为模拟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4年4月参加北京协和医院医学模拟教学师资培训课程学习的5期(每期培训时长约550分钟)144名学员为对象,在培训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员的课程满意度,模拟教学知识、能力和信心水平自评情况;培训后半年调查学员的模拟教学开展情况和进阶学习意愿等。数据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 学员对课程的整体满意度评分为(4.93±0.26)分。培训后学员在情境模拟教学的课前准备、课前介绍、案例运行、反馈复盘4个环节的自评评分均高于培训前[知识水平:(4.44±0.67)分比(2.81±0.86)分,(4.50±0.65)分比(2.81±0.86)分, (4.42±0.67)分比(2.74±0.84)分,(4.38±0.73)分比(2.76±0.86)分,均P<0.001;能力水平:(4.26±0.59)分比(2.69±0.90)分,(4.33±0.62)分比(2.68±0.88)分,(4.07±0.66)分比(2.64±0.87)分,(3.95±0.71)分比(2.65±0.87)分,均P<0.001;信心水平:(4.34±0.63)分比(3.22±0.84)分,(4.44±0.59)分比(3.22±0.87)分,(4.16±0.68)分比(3.13±0.86)分, (4.00±0.71)分比(3.17±0.84)分,均P<0.001)]。培训后,学员在反馈复盘环节的能力水平和信心水平自评评分均低于课前准备、课前介绍和案例运行环节[(3.95±0.71)分比(4.26±0.59)分、(4.33±0.62)分、(4.07±0.66)分,(4.00±0.71)分比(4.34±0.63)分、(4.44±0.59)分、(4.16±0.68)分,均P<0.001]。培训结束半年后,共有55名学员参与的问卷调查中,有39名(70.9%)在培训后运用了情境模拟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39名学员中除反馈复盘环节分别有1名(2.6%)、2名(5.1%)和1名(2.6%)学员报告了培训没有提升实际教学中情境模拟教学的知识、能力和信心水平外,其他3个环节所有39名学员均认为培训提升了实际教学中情境模拟教学的知识、能力和信心水平。结论 医学模拟教学师资培训课程得到了参培学员认可,有助于提升学员情境模拟教学的知识、能力和信心水平,其中反馈复盘环节难度较大,需重点关注、持续优化并开发进阶培训课程,不断提升模拟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院校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司家瑞, 张晓昊, 蔚昊, 黄端, 汤蕊菱, 俞鸣
    2025, 45 (8):  602-605.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50314-00274
    摘要 ( 6 )   PDF(804KB) ( 3 )  
    为了培养医学生计算思维,满足其专业需求,本研究对天津医科大学的程序设计课程进行改革,引入MATLAB程序设计,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本科生教学根据其专业特点设置不同的应用模块,研究生教学则引入人工智能医学应用案例,并通过慕课平台建设异步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为学生提供持续的计算思维训练环境。评价结果显示,在课程满意度评分方面,课程改革后的2021级本科生评分(98.27分)和2023级研究生评分(96.86分)均高于课程改革前的2020级本科生(85.93分)和2022级研究生(89.43分)。学生表示程序设计课程实验内容安排合理,与理论结合良好,在编程实践中也设计出了精彩的作品。MATLAB程序设计课程满足了医学生的专业需求,提升了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对我国医学院校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开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方法
    基于共享心理模型理论的实践教学方法在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
    孙钰杰, 杨婷婷, 张阳
    2025, 45 (8):  606-609.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513-00480
    摘要 ( 5 )   PDF(839KB) ( 1 )  
    目的 评价共享心理模型(shared mental models, SMM)理论在医学生心肺复苏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4年4月,将中国医科大学2024年度春季学期选修“心肺复苏和体外自动除颤仪实践教育”课程的2021级63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按选课日期分为试验组(33人)和对照组(30人),试验组采用基于SMM理论的实践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技能考核。数据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适当按压频率百分比分别为(74.8±13.0)%、(58.1±21.7)%,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胸外按压分数分别为(71.5±2.3)%、(67.5±4.4)%,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将基于SMM理论的实践教学方法应用于医学生心肺复苏培训有助于提高团队复苏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hatGPT辅助基于案例学习教学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
    容晓莹, 徐懋, 周阳, 谷士贤, 曲音音
    2025, 45 (8):  610-615.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1105-01146
    摘要 ( 6 )   PDF(854KB) ( 1 )  
    目的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探讨ChatGPT辅助基于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见习的北京大学医学部2020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4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3名学生采用ChatGPT辅助CBL教学,对照组26名学生采用常规CBL教学。教学结束后,通过理论考核、技能测试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78.30±8.49)分和(76.77±7.19)分,技能测试成绩分别为(92.87±3.95)分和(91.69±3.78)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中14名(60.9%)学生认为CBL教学使用ChatGPT比其他查找资料途径更具优势,13名(56.5%)学生认为可以将ChatGPT推广到其他教学中,并且将来会主动使用,但ChatGPT准确性有所欠缺,尤其针对具体临床问题时需要辩证使用;对照组13名(50.0%)学生希望将ChatGPT加入CBL学习准备中。结论 CBL教学中使用ChatGPT可以缩短准备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但准确性有限,需要在教师指导下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技术
    基于屏幕的虚拟模拟在护理学专业小腿骨折情境模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金三丽, 韩凤萍, 路潜, 庞冬, 杨萍
    2025, 45 (8):  616-620.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722-00767
    摘要 ( 7 )   PDF(836KB) ( 1 )  
    目的 评价基于屏幕的虚拟模拟(Screen-based simulation,SBS)作为模拟前准备在护理学专业学生小腿骨折情境模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调查国内某院校的本科护理学专业三年级93名学生。作为模拟前准备,学生在小腿骨折的现场模拟之前完成SBS练习。在现场模拟中,教师根据“小腿骨折——学生表现核查表”评估学生在现场模拟中的表现;现场模拟结束后,采用护士临床推理量表和临床学习环境比较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5名(91.4%)学生认为SBS练习对现场模拟有很大或非常大帮助;学生在现场模拟中的表现评分均值为72.83分,高于上届学生均值(57.67分);学生的临床推理量表总分为(62.28±6.94)分,处于较高水平;学生在现场模拟教学环境中的临床学习环境比较调查表总分高于屏幕模拟教学环境,分别为(87.14±13.36)分和(77.77±16.79)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采用SBS作为模拟前准备,有效改善了学生在现场模拟中的表现,并训练了学生的临床推理能力。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SBS作为模拟前准备的最佳实践,以及是否可以纳入更多的SBS来提高模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第一人称视角视频教学在口腔科住院医师临床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张非煜, 董坚, 丁芳, 余兰, 武洲, 刘银花, 王杰, 郭海燕, 刘林
    2025, 45 (8):  621-624.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514-00485
    摘要 ( 6 )   PDF(804KB) ( 1 )  
    目的 探讨第一人称视角视频教学在口腔科住院医师牙体预备临床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选择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口腔科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20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对照方法,将学员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观看第一人称视角视频的试验组学员和观看第三人称视角视频的对照组学员牙体预备培训的教学效果,通过拟合扫描数据来测量三维方向的牙体预备量进行客观评分,并由学员对教学效果进行主观评价。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试验组学员备牙客观评价整体成绩[(54.2±1.0)分]高于对照组学员[(43.0±2.3)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学员对教学视频指导意义的评分为(86.6±14.1)分,高于对照组学员的(67.6±11.8)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第一人称视角视频教学有助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更好地理解掌握牙体预备知识要点和提高操作水平,教学满意度更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教育评估
    置信职业行为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效果自评中的应用探索
    王景超, 李海潮, 江哲涵, 刘虹, 齐心
    2025, 45 (8):  625-629.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516-00493
    摘要 ( 9 )   PDF(832KB) ( 7 )  
    目的 本研究借鉴住院医师核心置信职业行为(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EPAs)指标设计自评问卷,探讨其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效果自评中的应用价值,为胜任力导向的临床实习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问卷借鉴住院医师核心EPAs指标自行设计,选取北京大学2018级八年制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83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实习前后开展问卷调查,通过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比较实习前后的自评结果。结果 实习后学生自评结果与实习前相比,除危急重症识别与处置外,其余指标达到3级(需要在临床教师间接监督下完成)的比例均有所提高,最高的为病例汇报,达到85.6%(131/153)。接诊患者、辅助检查选择和判读、诊断与鉴别诊断、病例汇报、一般临床问题识别与处理、基本操作、知情同意和临床教学8项指标自评结果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前6项有明确的实习教学要求,后2项不明确。例如,接诊患者,实习后自评1级(无法完成)、2级(必须在临床教师全程监督下完成)、3级的比例分别为0、13.7%(21/153)和85.0%(130/153),实习前分别为0.8%(1/128)、35.2%(45/128)和53.1%(68/128)。治疗决策、医疗文书书写、危急重症识别与处置、患者转运与交接、健康教育、告知坏消息、公共卫生事件应对7项指标学生自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前4项有明确的实习教学要求,后3项不明确。例如,治疗决策,实习后自评1级、2级、3级的比例分别为9.2%(14/153)、53.6%(82/153)和35.9%(55/153),实习前分别为5.5%(7/128)、57.8%(74/128)和21.1%(27/128)。结论 临床实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临床能力,借鉴住院医师核心EPAs指标设计的自评问卷,可以有效反映实习效果,明确的教学要求结合充分的临床实践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临床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医学教育领域的置信职业行为研究
    姜欣宜, 张凌琳, 韩向龙, 叶玲, 郑庆华
    2025, 45 (8):  630-633.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604-00558
    摘要 ( 6 )   PDF(818KB) ( 1 )  
    置信职业行为(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EPAs)将临床实践分解成可观测的关键任务,能够有效评估胜任力以保障教学质量。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口腔医学教育领域EPAs清单的内容、构建方法和应用情况,剖析了当前存在的术语不统一、应用实践不足、本土化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相对于传统教学评价模式,EPAs在评估临床胜任力、提高学习效率、促进终身学习和保障患者安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与发展前景。我国口腔医学教育领域应当尽早对EPAs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清单构建与实践应用迭代式的发展路径,推进口腔医学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医学与比较医学教育
    美国保障和提升住院医师和临床教师幸福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冯黎, 匡铭, 杨达雅, 陈崴
    2025, 45 (8):  634-640.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829-00895
    摘要 ( 4 )   PDF(885KB) ( 2 )  
    幸福感是个体对自身生命质量的满意程度和积极情绪的主观体验。美国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引领者,在其住院医师培训体系发展过程中,发现住院医师和临床教师的幸福感水平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和医疗质量。本文综述了美国自1981年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行全国统一管理以来,各主要教育研究和管理机构推动开展的一系列关于住院医师和临床教师幸福感的理论模型和促进幸福感的实践探索,并就其保障和提升幸福感的措施进行了个体、机构、行政多维度的分析总结,以期为我国住院医师培训的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