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医学教育评估专栏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水平测试的等值方法比较研究
    张泉慧, 何惧, 任杰, 张颖, 卢燕
    2022, 42 (7):  577-580.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10817-01034
    摘要 ( 146 )   PDF(821KB) ( 109 )  
    目的 基于经典测验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CTT)和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下的等值方法对2个年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水平测试(简称学业水平测试)考生作答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学业水平测试中更为适合的等值方法。方法 基于CTT方法,采用塔克(Tucker)观察分数线性等值方法、列文(Levine)观察分数线性等值方法、等百分位法、等百分位平滑法4种方法,基于IRT方法的单参数、双参数模型中,采用分别估计法、同时估计法和固定共同题参数估计法各3种校准方法进行等值探索,通过等值标准误来分析以上10种等值结果的稳定性。结果 CTT方法的等值误差在0.7~1.6之间,IRT方法的等值误差在0.2~0.6之间,IRT误差更小。CTT方法中,Tucker观察分数线性等值方法误差最小,为0.7,等百分位平滑法误差最大,为1.6;IRT方法中,单参数模型的等值结果优于双参数模型,单参数模型中,固定共同题参数估计法的误差最小,为0.2。结论 学业水平测试等值可以选择IRT单参数模型中的固定共同题参数估计法,通过等值,年度2学业水平测试等值后的分数上调,合格标准保持不变,有效地实现了分数可比,保证了考试公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核心胜任力评估指标的构建
    尤美, 徐美虹
    2022, 42 (7):  581-585.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11028-01324
    摘要 ( 89 )   PDF(835KB) ( 81 )  
    目的 构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核心胜任力评估指标。方法 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访谈,确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核心胜任力评估指标的框架和核心胜任力条目清单。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相关用人单位专家进行函询,采用内容效度检验法最终确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核心胜任力评估指标内容。结果 2轮咨询中每次发放问卷13份,回收到12份问卷,专家权威系数达到0.925,2轮内容效度检验平均指数均大于0.8,第二轮咨询后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0.83,K*值均大于0.74。第二轮条目评价均为优秀,所有条目入选核心胜任力评估指标,分为4个维度和17个条目。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学生核心胜任力评估指标对该专业人才建设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科学规范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提供了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临床医学八年制赛道的设计与思考
    齐心, 高雨松, 张鸿, 李岩, 刘兆平, 王玮, 王颖, 李海潮
    2022, 42 (7):  586-590.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11215-01533
    摘要 ( 100 )   PDF(807KB) ( 65 )  
    目的 对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临床医学八年制赛道试题和成绩进行分析,探讨并检验试题设置的合理性及其评价效能,为进一步完善八年制赛道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基于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考核范围、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以及相关胜任力框架对八年制赛道试题和各代表队成绩进行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测算各考站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对各考站成绩与总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临床医学八年制赛道基本覆盖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和考核范围。银奖争夺赛的难度为0.63,区分度为0.79,克朗巴赫系数为0.93;金奖争夺赛难度为0.79,区分度为0.81,克朗巴赫系数为0.66。银奖争夺赛中得分率<60%的胜任力指标,包括CanMEDS框架内的医学专家、合作者、学者等,以及住院医师置信职业行为指标内的接诊患者、辅助检查选择和判读、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决策、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结论 临床医学八年制赛道设计合理,评价准确,结果可信、可靠。各参赛队在胜任力方面仍有待提高,建议根据胜任力框架设计并完善临床医学技术技能大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郭春琦, 刘永玉, 赵洋, 王春妹, 郭睿, 刘晶星, 胡立志, 李晓霞
    2022, 42 (7):  591-594.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11101-01336
    摘要 ( 80 )   PDF(793KB) ( 60 )  
    目的 评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总决赛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赛道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的成绩,为OSCE在今后竞赛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42支参赛队伍的OSCE成绩作为研究资料,采用资料分析法,对成绩分布和赛题难度、区分度和信度进行描述。不同类型参赛队伍的OSCE成绩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 42支参赛队伍的OSCE成绩为160.23(145.03,174.50)分。OSCE总体难度系数为0.60,区分度为0.20,克朗巴赫系数为0.860。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省部属共建高校和其他院校参赛队伍的OSCE成绩分别为159.83(156.80,177.68)分、167.98(160.51,174.50)分和146.21(140.25,164.33)分;来自“5+3”一体化、混合组队和五年制参赛队伍的OSCE成绩分别为168.13(159.83,196.51)分、156.47(144.67,166.93)分和157.47(142.80,171.42)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OSCE的赛题质量较好,具备一定优势,OSCE成绩与参赛队伍的院校级别和学生类别均无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同济大学医学院2018至2020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培养质量调查与分析
    王格格, 曹丹仪, 汪斐娅, 王玲, 宋心语, 张善钧, 马星宇, 徐楠, 雷啸天, 曾盈
    2022, 42 (7):  595-599.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20113-00054
    摘要 ( 96 )   PDF(841KB) ( 90 )  
    目的 分析同济大学医学院2018至2020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培养质量,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方法 2021年3月,选取同济大学2018至2020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根据前期构建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问卷,对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进行毕业生培养质量调查,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毕业生对职业发展现状整体较为满意人数占比93.7%(296/316)。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方面,很满意占比81.4%(127/156),满意占比17.3%(27/156)。用人单位对评价条目满意程度与需求程度比较,在职业素养维度的“具有责任心且工作投入度高” [(4.86±0.53)分比(4.81±0.46)分,P=0.038]和“心理素质良好”[(4.81±0.55)分比(4.69±0.64)分,P=0.021]2个条目、理论知识维度的“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条目 [(4.76±0.60)分比(4.73±0.51)分,P=0.034]、工作能力维度的“具备科研创新能力”[(4.72±0.66)分比(4.68±0.58)分 ,P=0.043]条目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程度评分均高于其满意程度评分。 结论 毕业生对个人的职业发展现状整体较为满意,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培养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医学院应当加强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全方位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在理论知识教学中推进课程改革,进一步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关注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多角度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评分方法在口腔医学后牙Ⅱ类洞预备评价的一致性研究
    周如玉, 游婧, 陆晓庆, 周愉, 王娟
    2022, 42 (7):  600-603.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11103-01348
    摘要 ( 58 )   PDF(794KB) ( 43 )  
    目的 探讨数字化结果评估系统(以下简称评估系统)和传统评分方法在后牙Ⅱ类洞预备评价的一致性,评价评估系统在医学生临床前技能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2017级口腔医学专业5+3一体化3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其后牙Ⅱ类洞预备的考核中,采用评估系统和3名考官进行评价。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4组评价结果的差异,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评价评估系统和3名考官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评估系统评分为80.05(76.33,80.90)分,考官1评分为79.50(75.75,80.00)分,考官2评分为82.00(78.00,83.00)分,考官3评分为81.00(76.00, 83.00)分。4组评价结果总体存在差异(H=12.90,P=0.005)。考官1评分低于考官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其余组评分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评估系统和3名考官评价结果的ICC值均大于0.90,一致性极好。结论 评估系统与考官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综合运用评估系统能降低传统评分方法的差异,有助于提高学生评价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教育管理
    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二班主任育人机制研究
    段瑞阳, 张景怡, 刘芳, 徐善东
    2022, 42 (7):  604-608.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11130-01466
    摘要 ( 64 )   PDF(837KB) ( 72 )  
    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北京大学建立“第二班主任”制度。立德树人,从本质上说是对大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行为的塑造。本研究结合北京大学医学部推行第二班主任制度以来的情况,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对7名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访谈提纲基于社会学习理论设计。对5万余字的访谈文本资料的编码后,提取出高校第二班主任育人机制的5个主题,分别为信任关系的建立、信任关系的强化、立德树人过程中的榜样作用、立德树人作用的内化过程和学生对于第二班主任制度的感受。研究发现主动接近学生、让学生觉得被重视、与学生有共同点更容易让学生建立信任感。以稳固的信任关系为基础的良好师生关系,有助于使学生将老师视为榜样。而榜样作用会进一步促使学生主动接受第二班主任传递的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目标,从而对积极的行为进行持续的强化,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研究剖析了第二班主任制度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内在机制,证实了其育人成效,可以为高校进一步加强立德树人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科高校医学类专业不同政策和高考模式下选考科目变化分析
    王霞, 徐晨, 邓世雄, 颜黎
    2022, 42 (7):  609-612.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10705-00841
    摘要 ( 57 )   PDF(814KB) ( 47 )  
    采用文本分析方法梳理并分析2021年《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简称通用版指引)颁布前后不同高考模式下本科高校医学类专业高考选考科目的变化。结果显示,通用版指引颁布前不同高考模式下同一专业的选考科目存在差异,通用版指引颁布前后选考科目设置呈现从宽松的任选向限定的必选转变,并且物理和化学在选考科目中的受重视程度增加,凸显物理、化学等基础性课程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师资队伍建设
    医学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郑璐, 曲巍, 王小飞
    2022, 42 (7):  613-617.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11213-01519
    摘要 ( 101 )   PDF(831KB) ( 146 )  
    目的 构建医学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方法 2021年10月,通过文献研究法、行为事件访谈和德尔菲法建立岗位胜任力条目池,并以此编制调查问卷;对辽宁省7所医学院校464名教学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问卷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969。经探索性因子分析,医学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由综合职业素养、管理协作能力、专业技能要求和个人性格特征4个因子32项胜任力特征组成。经验证性因子分析,平均提取方差值(AVE)均大于0.5,组合信度(CR)均大于0.7,这说明模型聚合效度良好。使用结构方程拟合指标对模型拟合度进行评价,其中卡方自由度之比(χ2/df)为2.996<3,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8。结论 本研究所构建的医学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拟合度良好,有助于教学管理人员的招聘培训和考核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程思政建设
    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王燕萍, 张淑娥, 李庆林, 赵晨曦, 袁嘉, 周圣焱, 王民, 刘晓宁, 曹德品
    2022, 42 (7):  618-622.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11213-01521
    摘要 ( 327 )   PDF(840KB) ( 226 )  
    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是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举措之一。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初步成效及现存问题等方面对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进行系统梳理。针对目前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实施中存在的专业教师思政意识和能力不足、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不充分、信息网络的发展给医学生带来部分负面影响等问题,提出了对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的思考:教师可采用说服模式开展课程思政;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协同推进医学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依托“互联网+”时代背景构建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方案,以期为医学教育工作者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与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方案的系统评价
    曾麒丹, 丁雪梅, 张薇薇, 张晓丽
    2022, 42 (7):  623-627.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20105-00015
    摘要 ( 161 )   PDF(812KB) ( 127 )  
    目的 系统评价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等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方案,为医学院校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7月有关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文献,采用Excel 2016进行资料整理与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17项研究,结果显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方案主要包括设置课程思政目标、选择思政素材、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评价教学效果5部分。课程思政目标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品德修养与人格塑造、职业素养和自我发展,思政素材主要来源于名人事迹和临床案例,教学内容以专题式教学内容融入思政素材为主,教学方法以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为主,教学效果评价方式主要为学业成绩与问卷调查。结论 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应当以课程内容为基础,结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设置课程思政目标,根据课程思政目标选择素材和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并从多角度和多形式评价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能力培养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实施与优化
    鲁曼, 王景超, 刘虹
    2022, 42 (7):  628-632.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11026-01313
    摘要 ( 104 )   PDF(833KB) ( 99 )  
    八年制医学教育旨在培养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人才,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举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校对此开展了积极探索,科研训练安排差异较大。北京大学医学部重视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师生访谈结果,通过激发学生科研内动力、提高科研培养的连续性、早期开放临床科研平台和延长科研培养时间等措施优化医学生科研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厚基础、发展潜力大的医学人才。本文通过介绍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实施与优化的过程,希望能够为其他院校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方法
    基于案例学习在线教学方式在妇幼保健学课程中的应用与思考
    王辉, 王海俊, 周虹, 刘峥, 罗树生, 包鹤龄, 安琳, 高燕秋, 康楚云, 周倩龄, 隽娟, 张小松, 彭振耀, 周钰
    2022, 42 (7):  633-637.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20104-00009
    摘要 ( 102 )   PDF(807KB) ( 82 )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在线教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而基于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rning)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案例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论述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卫生学系在妇幼保健学课程中开展基于案例学习在线教学的设计、实施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的实践过程,针对该教学方式在增强师生交流、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相应的思考,提出了完善案例讨论设计并逐渐增设教学专题内容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主题报告的互动教学方式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马利伟, 易霞, 贾竹青, 俞文华, 陈颢, 韩丽敏, 郝俸锌, 汪继印, 倪菊华
    2022, 42 (7):  638-642.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20126-00112
    摘要 ( 90 )   PDF(839KB) ( 62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简称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与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自2015年起,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在药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基于主题报告的互动教学方式,即在教师讲授核心知识之后,请学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分析生活和临床中的常见现象和问题,将知识输入与运用输出有机结合,使师生、生生之间双向交流互动(“双声道”)。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基于主题报告的互动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习兴趣[90.6%(116/128)],加深对知识的理解[93.8%(120/128)],促进自主学习与思考[96.1%(123/128)],提升知识运用能力[93.0%(119/128)],锻炼查阅资料能力[96.1%(123/128)],并能促进学生间交流协作和相互学习[89.8%(115/128)],75.8%(97/128)的学生愿意将基于主题报告的互动教学方式应用到其他的课程。该教学方式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有助于提升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实时视听反馈的教学方式在心肺复苏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余薇, 刘晋, 张雯, 袁慧, 罗仁峰, 周博文, 周娴
    2022, 42 (7):  643-647.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11227-01585
    摘要 ( 105 )   PDF(844KB) ( 55 )  
    目的 评估基于实时视听反馈的教学方式在心肺复苏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方法。选取江汉大学医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1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6名学生采用基于实时视听反馈的教学方式,对照组54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课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试、操作实践考核,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以评价两组教学方式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为(27.56±8.62)分、操作实践考核成绩为(60.02±8.46)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的(24.75±8.96)分、(53.72±9.59)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试验组学生表现和教师教学自评分别为(4.78±0.63)分和(4.80±0.47)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3.69±0.46)分和(3.75±0.63)分,试验组学生对教师教学、自我表现和团队合作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93±0.59)分、(4.70±0.71)分和(4.59±0.63)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4.02±0.73)分、(3.85±0.69)分和(3.26±0.56)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实时视听反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教师教学、自我表现和团队合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教学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神经外科临床学习现状分析及思考
    张笑, 韩诗远, 高俊
    2022, 42 (7):  648-650.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11213-01525
    摘要 ( 75 )   PDF(771KB) ( 45 )  
    神经系统解剖结构复杂,神经外科的显微及精细操作比例高,急危重症多,常涉及多系统病变和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其临床学习难度较大,而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简称八年制)学生在神经外科临床学习的时间短,这对临床教学和学习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分析国内医学院校现行神经外科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结合北京协和医院的教学实践,探讨针对八年制学生神经外科临床教学改革建议。利用自主学习平台,使医学生提前了解神经外科并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行科研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科研与临床学习的关系;采取“医学生助教”和“分段式主刀”制度,提高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为八年制学生毕业后进入神经外科从事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临床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
    景雪冰, 王硕, 韩庆坤, 房晓杰, 魏玉莲, 乔娟, 崔菡斐
    2022, 42 (7):  651-655.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11222-01564
    摘要 ( 314 )   PDF(843KB) ( 134 )  
    我国临床教学发展迅速,体验式教学、基于问题学习、基于案例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其中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工作中。本文从MDT模式的概念出发,综述了其在临床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发展现状、实施方式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以期为我国开展MDT模式临床护理实践教学提供经验和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生教育
    考官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网络远程复试效果的评价与反馈分析
    徐昊, 于岩岩
    2022, 42 (7):  656-660.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11229-01598
    摘要 ( 63 )   PDF(840KB) ( 37 )  
    目的 分析某高校医学院参加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网络远程复试的考官对该复试形式的效果评价与反馈情况,探讨该复试形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2021年3至5月,对2019至2021年参加某高校医学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117名考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其对网络远程复试的满意度评价和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方式的选择,了解网络远程复试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97.4%(114/117)的考官认为2019年采用传统线下复试方式的考生符合或超出预期,93.2%(109/117)的考官认为2020至2021年采用网络远程复试方式的考生符合或超出预期,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5)。考官对网络远程复试形式的整体满意度为84.6%(99/117);考官对“共享屏幕播放预录制的含不规范临床操作环节的视频录像,考生观看并同步纠错”评分最高(2.53 分); 考官认为网络远程复试存在问题排在前3位的是:对考生性格、心理健康情况难以直接观察[78.6%(92/117)],考生的临床技能操作水平难以评估[77.8%(91/117)];对网络和硬件设备要求高[76.1%(89/117)]和考生个体特征无法进行直接观察[76.1%(89/117)];61.5%(72/117)的考官认为网络远程复试不可替代传统线下复试。结论 复试考官对通过网络远程复试录取的考生和复试形式较为满意,网络远程复试和传统线下复试的生源质量一致,考生观看临床操作视频录像并同步纠错是考官认为的最佳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方式,但网络远程复试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线下复试。网络远程复试仍需在增强对考生个体特征考察的针对性、探索标准化的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方式和加强网络技术支持方面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西部7所高校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与思考
    孟佩俊, 黄丽华, 赵宇航, 王素华
    2022, 42 (7):  661-664.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10218-00214
    摘要 ( 98 )   PDF(815KB) ( 59 )  
    公共卫生硕士(master of public health,MPH)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对于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西部7所设有MPH专业学位的高校进行调研,指出其课程体系的现状与问题,包括课程设置上缺乏独立的、具有显著特色的课程;课程内容方面缺乏应用型课程;课程教学方面缺乏实践训练的规范性等。建议优化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增加应用型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比例,为我国西部地区MPH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继续医学教育
    浙江省154家医院及其助产人员难产助产技术开展和掌握情况研究
    苏畅, 周梦林, 陈丹青
    2022, 42 (7):  665-669.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11025-01311
    摘要 ( 56 )   PDF(804KB) ( 24 )  
    目的 了解和分析浙江省各级医院和助产人员对难产助产技术的开展和掌握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浙江省154家医院在职的1 162名助产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这些医院及其助产人员难产助产技术的开展和掌握情况相关信息,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医院对各种助产技术的开展情况。结果 在154家医院当中,不同难产助产技术的总体开展率不同,其中肩难产处理和产钳/胎头吸引是医院常规开展最多的[54.5%(84/154),55.2%(85/154)],而其他技术开展相对较少。三级医院比二级医院在常规开展产钳/胎头吸引[68.0%(51/75)比43.9%(29/66)]、双胎阴道分娩[29.3%(22/75)比7.6%(5/66)]及臀位外倒转[36.0%(27/75)比12.1%(8/66)]难产助产技术的比例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助产人员层面,不同技术的掌握率不一致,但仍有26.7%(310/1 162)的助产人员尚未真正掌握任何一项技术。结论 浙江省医院难产助产技术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助产人员的难产助产能力有待提升,针对目前的情况,应该更合理地分配资源,强化对三级以下医院的帮扶支持,加强助产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和实践,并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个体化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