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新木桶理论”提升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
    寇蕊蕊, 刘娜, 季静, 李士保, 赵秀兰, 马絮飞, 李士雪
    2019, 39 (9):  641-646.  DOI: 10.3760/cma.j.issn.1673-677X.2019.09.001
    摘要 ( 55 )   PDF(798KB) ( 26 )  
    预防医学是面向社会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学科。在我国医学模式转变、人口老龄化加剧、环境污染严重、慢性病患病率和发病率持续攀升、新发传染病流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等预防医学领域的新形势下,实践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在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新木桶理论”探讨了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和提升人文素养的路径和策略,即进一步重视实践教学和人文教育以加长“短板”,加强实践教学和人文教育的顶层设计以做严“桶箍”,完善实践型教师和人文教师队伍建设以巩固“桶底”,加强制度建设和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以严密“缝隙”,提升人文素养以弥补“漏洞”,充分发挥高校科研资源的“长板”优势,全面提高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动康复专业的人才需求与专业建设对策
    潘燕霞, 高松龄, 王诗忠, 曾郁芳, 林诚, 许桂清, 裴骏
    2019, 39 (9):  647-651.  DOI: 10.3760/cma.j.issn.1673-677X.2019.09.002
    摘要 ( 51 )   PDF(814KB) ( 17 )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阳光高考(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资料以及专家访谈等方式,了解我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状况,剖析运动康复专业办学现状和存在问题,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等,据此提出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建设对策,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程改革与建设
    以结果为导向的基础医学整合模块课程的构建与思考
    姜文霞, 余莉, 陈小平, 张青锋, 王飞, 徐晓娟, 尹岚, 葛艳, 徐新东, 安毛毛
    2019, 39 (9):  652-656.  DOI: 10.3760/cma.j.issn.1673-677X.2019.09.003
    摘要 ( 55 )   PDF(779KB) ( 55 )  
    以结果为导向(outcomesbasededucation,OBE)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基于在基础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涉及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等多学科以及人体几乎各器官系统疾病发生机制与转归等主干桥梁专业知识,针对其具有知识点呼应、内容宽泛、与临床紧密联系承上启下的特征,构建了基础医学“损伤、感染、免疫与修复”的全英文模块课程。模块教学从知识结构出发进行反向课程设计、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教与学的教学手段、持续改进教学评价及保障体系。这种教学模式优化了传统学科教学体系和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体系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了医学教育质量,促进了基础医学的建设,推进了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为国家培养了更多能够适应未来全球发展所需的医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STS理念指导下的儿童少年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及其效果
    武洁姝, 艾茹君, 连燕舒, 林小芳, 丁叶, 徐进, 汪之顼
    2019, 39 (9):  657-661.  DOI: 10.3760/cma.j.issn.1673-677X.2019.09.004
    摘要 ( 33 )   PDF(784KB) ( 10 )  
    目的 探讨在高职院校儿童少年卫生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基于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以下简称STS)理念的教学改革的效果。方法 以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2016级三年制医学营养专业、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和健康管理专业7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儿童少年卫生学课程教学中,以STS理念为指导,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3个方面进行改革。课程结束后,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教学改革后,儿童少年卫生学课程在实习课次数、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上都有所增加。与单纯讲解理论知识比较,学生更喜欢举例讲解理论知识、播放视频、实习(生长发育测量、生长发育评价、学习疲劳评价)和“自学+展示:健康教育”的教学方式(Z值分别为-2.41、-2.73、-2.09、-1.99、-2.31、-1.99,均P<0.05);在教学方式改革中,86.7%(65/75)的学生认为“自学+展示:健康教育”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参与度更高,84.0%(63/75)的学生认为“自学+展示:健康教育”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参加教学改革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为(83.46±5.38)分高于未参加教学改革学生的成绩(72.80±5.67)分,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18,P<0.05)。结论 高职院校儿童少年卫生学课程采用STS理念为指导的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健康教育
    是否完成规范化培训对住院医师心理健康状态影响的研究
    梁瀛, 周庆涛, 沈宁, 孙永昌, 何旋, 黄悦勤
    2019, 39 (9):  662-667.  DOI: 10.3760/cma.j.issn.1673-677X.2019.09.005
    摘要 ( 47 )   PDF(804KB) ( 15 )  
    目的 比较正在接受规范化培训和已经完成规范化培训2种状态下住院医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78名住院医师作为实验组,以及2016年和2017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科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通过一阶段考试的80名住院医师为对照组。通过发放在线问卷调查的形式,借助12项一般健康问卷(GeneralHealthQuestionnaire-12,GHQ-12)、自评焦虑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和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比较两组住院医师在一般健康状态与心理健康状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住院医师GHQ-12评分、SAS标准分、抑郁严重度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住院医师[GHQ-12评分:1.00(1.00,3.25)比0.00(0.00,1.75),Z=-4.11,P<0.01;SAS标准分:46.50(42.00,48.50)比42.00(38.00,47.00),Z=-2.98,P<0.01;抑郁严重度指数:0.56(0.51,0.61)比0.54(0.39,0.60),Z=-2.42,P=0.02]。实验组住院医师GHQ-12评分≥3分的比例、出现抑郁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住院医师(GHQ-12≥3分:37.2%比18.8%,χ2=6.68,P=0.01;抑郁:88.5%比62.5%,χ2=14.32,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正在接受规范化培训与GHQ-12评分≥3分(OR=2.58,P=0.04)及出现抑郁状态(OR=5.05,P<0.01)具有独立相关性。结论 在培的住院医师是发生抑郁的高危人群,完成并通过规范化培训可能改善住院医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方法
    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妇幼保健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陈春屹, 周虹, 王海俊, 安琳, 周敏, 罗树生, 彭振耀, 周钰, 高燕秋, 康楚云, 张小松, 周倩龄, 王雪茵, 刘峥, 徐相蓉
    2019, 39 (9):  668-672.  DOI: 10.3760/cma.j.issn.1673-677X.2019.09.006
    摘要 ( 26 )   PDF(787KB) ( 19 )  
    目的 探究参与式教学在妇幼保健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3级~2014级预防医学专业154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2014级76名学生为实验组,2013级78名学生为对照组。实验组学生采用小班参与式教学方法,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大班授课式教学方法。采用课程体验问卷调查、专题小组讨论等定量、定性研究方法比较两组学生在教学满意度和课程总体评价方面的差异,并收集实验组学生对小班参与式教学的意见与建议。结果 实验组学生总体满意度、教学体验、基本技能、清晰的目标和标准及合适的作业量等维度的得分分别为(4.24±0.78)分、(4.05±0.57)分、(4.07±0.55)分、(3.90±0.57)分、(3.49±0.78)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3.92±0.94)分、(3.79±0.76)分、(3.72±0.84)分、(3.59±0.63)分、(3.16±0.67)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各小班学生对课程评价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在定性访谈中对小班参与式教学有较好的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结论 妇幼保健学课程小班参与式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教学体验和满意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各小班授课效果的一致性较好。小班参与式教学在妇幼保健学课程中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症超声模拟教学方法在重症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李晨, 王书鹏, 王慧, 马军宇, 吴筱箐, 李雯, 段军
    2019, 39 (9):  673-676.  DOI: 10.3760/cma.j.issn.1673-677X.2019.09.007
    摘要 ( 62 )   PDF(797KB) ( 47 )  
    目的 探讨重症超声模拟教学方法在重症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中日友好医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重症医学专业的80名进修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名学员。实验组采用模拟教学方法,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员的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结果 实验组学员的理论考核成绩[(45.25±2.45)分比(32.15±4.90)分]和操作考核成绩[(36.30±2.89)分比(26.85±2.66)分]均高于对照组学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重症超声模拟教学在重症医学教学中的表现出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作式情景模拟培训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张春华
    2019, 39 (9):  677-680.  DOI: 10.3760/cma.j.issn.1673-677X.2019.09.008
    摘要 ( 45 )   PDF(787KB) ( 21 )  
    目的 探讨合作式情景模拟培训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对照方法。2017年,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手术室58名低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名护士采用合作式情景模拟培训方法进行培训;对照组28名护士采用传统的集中讲授教学方法进行培训。通过理论考核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和培训满意度比较两组的培训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士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综合能力考核成绩[(96.74±1.33)分、(95.33±1.14)分]均高于对照组[(88.52±1.23)分、(83.28±1.7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86.22±3.53)分]高于对照组[(85.54±2.3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士在增强沟通能力、明确角色职责等方面的满意度[90.0%(27/30)、90.0%(27/30)]均高于对照组护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合作式情景模拟培训有助于提高手术室低年资护士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和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提高了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培训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技术
    缝合训练贴膜在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李昌林, 于学伟, 万文凯, 阎琛, 贾怀程, 孙璟川, 王亮, 闫敏
    2019, 39 (9):  681-685.  DOI: 10.3760/cma.j.issn.1673-677X.2019.09.009
    摘要 ( 30 )   PDF(1409KB) ( 16 )  
    目的 将缝合训练贴膜用于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缝合技术操作教学与课后训练中,以提高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实验对照方法。选取海军军医大学201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4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缝合技术操作教学中,将48名学员分为2组,实验组24名学员采用传统缝合模型联合缝合训练贴膜进行练习,对照组24名学员采用传统缝合模型练习。教学结束后给予学员2周时间练习,然后进行缝合技能操作考核,比较两组学员的考核成绩,并就各自教学方式的感受分别对两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学员缝合技术操作考核成绩(24.17±1.17)分高于对照组学员(22.33±1.00)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9,P<0.01);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对缝合的学习感受≥35分的实验组学员占比66.7%(16/24),对照组学员占比41.7%(10/2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7,P=0.032)。结论 缝合训练贴膜能够帮助学员有效地掌握缝合技巧和方法,有利于提高缝合训练效果和学员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移动学习的师生一体化双语教学在护理学专业学生中的应用
    李英华, 张利, 郝茉彤, 贾雪佳, 张茜茜, 王佳敏
    2019, 39 (9):  686-690.  DOI: 10.3760/cma.j.issn.1673-677X.2019.09.010
    摘要 ( 26 )   PDF(819KB) ( 10 )  
    目的 评估基于移动学习的师生一体化双语教学的初步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择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4级四年制护理学专业(涉外护理方向)5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部分内容中实施基于移动学习的师生一体化双语教学。授课前后,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学习过程评价问卷以及跨文化能力自评量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6名学生进行教学访谈。结果 学生学习态度方面:81.5%(44/54)的学生对课程表示满意,61.1%(33/54)的学生表示授课后对于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习兴趣增加,57.4%(31/54)的学生表示授课后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过程方面:59.3%(32/54)的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学习资料是蓝墨云平台的双语课件,59.3%(32/54)的学生需要1小时~2小时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学生跨文化能力方面:外国文化知识维度在授课前得分(16.47±5.82)分,授课后得分(18.91±5.66)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8,P<0.05)。结论 基于移动学习的师生一体化双语教学适用性较好,能够提高学生对双语学习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满意度和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生教育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与要求探讨
    张驰, 贾金忠, 姜颖颖, 王婷婷
    2019, 39 (9):  691-695.  DOI: 10.3760/cma.j.issn.1673-677X.2019.09.011
    摘要 ( 53 )   PDF(802KB) ( 26 )  
    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对31所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的培养目标与要求进行分析,并提出思考和建议,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提供参考。有关院校应当加强政策解读,提高培养目标与要求的适应性;依据人才定位,促进培养目标与要求的特色化;细化具体条目,确保培养目标与要求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培养类型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盲评结果分析
    李一峰, 李念念, 叶韧, 赵嘉芸
    2019, 39 (9):  696-700.  DOI: 10.3760/cma.j.issn.1673-677X.2019.09.012
    摘要 ( 27 )   PDF(779KB) ( 15 )  
    目的 了解实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四证合一”培养模式后,学术型和专业型2种培养类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盲评结果,分析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讨改进的措施与对策。方法 采用资料分析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级304名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为研究资料,采用SPSS21.0软件,按照学术型和专业型2种培养类型对学位论文的盲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秩和检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总体评价秩均值分别为169.87、142.22(Z=2.86,P<0.01)。其中,内科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总体评价秩均值分别为63.92、50.39(Z=2.50,P=0.019),外科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总体评价秩均值分别为59.32、45.32(Z=2.35,P=0.012)。各分项指标中学位论文创新性、论文工作量、科研能力和技术能力、从论文看作者学风、论文选题等5项指标的评阅结果,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均优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位论文8项评价指标与总体评价之间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均P<0.01)。结论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论文质量优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存在着科研能力不足、创新性不高,论文书写规范性欠缺等问题,应当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和改革措施,提高导师的指导能力,强化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教育评估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学模拟中心教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王胜军, 张浩, 李波, 陆梅华, 李璧如
    2019, 39 (9):  701-705.  DOI: 10.3760/cma.j.issn.1673-677X.2019.09.013
    摘要 ( 40 )   PDF(787KB) ( 18 )  
    目的 分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医学模拟中心教学质量,发现影响学员对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因素,探讨进一步提高模拟教学质量,发挥模拟教学效能的措施。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学模拟中心参加培训的340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导师教学素养、课程设计、培训效果的认知及评价。采用SPSS21.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自编课程与国际标准课程质量的差异,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学员对模拟课程质量整体评价的影响因素。结果 该医院医学模拟中心模拟教学质量总体较高,课程难度水平及反馈方面国际标准课程优于自编课程,“模拟教学中感受到了导师的支持”“模拟教学有效提高沟通能力”“模仿了真实的环境”等9个方面是影响学员对模拟课程质量整体评价的主要因素。结论 导师的支持、沟通能力的提高、模仿真实的环境等8个因素是影响学员对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因素,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应当继续加强师资综合知识和模拟教学专业能力的培养,强化自编课程领域导师反馈技能的规范化、标准化培训,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与引导反馈、模拟环境与资源应用,提高学员学习效果,进而提高学员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学生、教师、临床医学院三方视角多维教学架构与质量管控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王青丽, 崔向军, 杨成良, 徐雯, 刁丽, 文航华, 杨怀洁, 向克兰, 邓婕
    2019, 39 (9):  706-710.  DOI: 10.3760/cma.j.issn.1673-677X.2019.09.014
    摘要 ( 40 )   PDF(811KB) ( 13 )  
    目的 构建基于学生、教师与临床医学院三方视角的多维教学架构与质量管控体系,提升临床医学院的教学质量。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抓住“学、教、管”3个核心问题,通过多维度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环境等,促进学生学;实施“选—培—用—评”人才选拔培养方案,优化教师教;建立动态跟踪教学质量管控反馈机制,提升医院管:从而构建基于学生、教师与临床医学院三方视角的多维教学架构与质量管控体系。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该体系前后的学生到课率、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课堂教学满意度评分、教学质量评分及教学评价结果;组织学生从课程学习是否提高了学习兴趣、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满意、是否能够很好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等7个方面评价该体系。结果 实施该体系前后,学生到课率、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课堂教学满意度评分、教学质量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453.71、137.67、131.78、250.75、189.86,均P<0.01);教师缺陷要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05、30.30、15.16、9.15、7.75、10.62,均P<0.01);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与教师沟通更加顺畅,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感到满意。结论 基于学生、教师与临床医学院三方视角的多维教学架构与质量管控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师队伍,提升管理效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控制和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医学与比较医学教育
    荷兰骨科住院医师培养及对我国的启示
    王永强, 吴舟桥, 周华
    2019, 39 (9):  711-715.  DOI: 10.3760/cma.j.issn.1673-677X.2019.09.015
    摘要 ( 51 )   PDF(817KB) ( 35 )  
    荷兰非常重视医学教育,其骨科住院医师培训时注重严格选拔,并且根据加拿大医师能力框架(CanMEDS)进行了胜任力导向的培训,保证了其骨科住院医师在培训结束后能够独立执业。本文通过在荷兰访学经历并对荷兰医学教育文献的回顾,介绍了荷兰医学院校教育以及毕业后教育,重点介绍了骨科住院医师的选拔体制、个性化培养体制和考核机制,以为我国骨科医师的培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公共卫生教育的学位与课程体系透视
    金辉, 沈孝兵, 梁戈玉, 杨鹏
    2019, 39 (9):  716-720.  DOI: 10.3760/cma.j.issn.1673-677X.2019.09.016
    摘要 ( 44 )   PDF(787KB) ( 33 )  
    本文以美国公共卫生本科教育和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为例,介绍学位类型、课程体系的建设模式、特点和改革方向。其多样化和交叉型的学位设置,基于认证标准的课程体系建设,胜任力为导向的综合课程改革,注重顶峰体验、重视公共卫生实践教育,可以为我国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