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学术长廊
    关于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中文译名的讨论
    2021, 41 (2):  97-98. 
    摘要 ( 87 )   PDF(762KB) ( 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教育管理
    置信专业活动的应用基础和研究进展
    闻德亮, 李鸿鹤, 丁宁
    2021, 41 (2):  99-103.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00517-00765
    摘要 ( 124 )   PDF(1174KB) ( 121 )  
    基于胜任力的医学教育已取得长足进展并产生广泛影响,但在临床实践方面的教学与评价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为了增强基于胜任力的医学教育在临床实践环境中的可操作性,将其切实应用于实际的临床实践教学和评价中,置信专业活动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置信专业活动定义与应用基础、阐述了置信专业活动与胜任力和医学教育里程碑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了置信专业活动的设置与评价,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置信专业活动的引入可以为我国的医学教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住院医师置信职业行为指标的构建研究
    齐心, 金哲, 韩晓宁, 张鸿, 李渊, 董爱梅, 齐建光, 陆叶, 江哲涵, 李岩刘佳帅, 王颖, 李海潮
    2021, 41 (2):  104-108.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01117-01599
    摘要 ( 353 )   PDF(831KB) ( 363 )  
    目的 构建住院医师置信职业行为指标。方法 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2020年经过2轮函询和1次专家咨询会,筛选、优化住院医师置信职业行为指标。结果 构建了15项住院医师置信职业行为指标及其内容说明,确定了各项指标在不同阶段的预期置信级别。 初步构建了住院医师置信职业行为指标,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了简便可行的胜任力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才培养模式
    循证护理理念在我国护理学专业教育领域应用现状的可视化分析与展望
    李琪, 马俊伟, 赵义妹, 卓玉巧, 覃盛媚, 耿朝辉
    2021, 41 (2):  109-112.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00512-00742
    摘要 ( 119 )   PDF(944KB) ( 66 )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理念在我国护理学专业教育中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在教学中落实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应用CiteSpace软件,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3个数据库为检索源,呈现并分析2000年至2019年我国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中与循证护理理念相关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 共收集508篇文献,数据分析显示,发文量逐年增加,由2003年的6篇增长至2019年的62篇;发文机构集中于我国各循证医学研究中心的合作单位;研究热点围绕临床护理带教、PBL教学方法、学生评/批判性思维培养等方面,基于循证的教学改革呈多样化和专科化趋势。 循证护理理念在我国护理学专业教育领域的应用呈上升态势,未来应当提高学生的证据获取与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类院校健康服务和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比较及提升策略
    黄韵橙, 晁俊, 杨曦, 陈煜
    2021, 41 (2):  113-116.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00607-00890
    摘要 ( 76 )   PDF(845KB) ( 56 )  
    目的 通过对比医学院校和非医学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为进一步提高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建议。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对15份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23名首届毕业生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 在课程学时设置方面,非医学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学时占比21.8%(528/2 420)少于医学院校的32.7%(689/2 104),而其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占比26.1%(631/2 420)和专业课程学时占比38.1%(923/2 421)多于医学院校的23.6%(497/2 104)和26.9%(567/2 104),两类院校课程学时设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学生满意度评分方面,非医学院校学生评分分别为课程设置(2.61±0.88)分、学前感知(2.80±0.99)分、专业感知(2.82±0.90)分和就业预期(2.90±0.83)分,医学院校学生的评分分别为课程设置(2.61±0.75)分、学前感知(2.68±0.75)分、专业感知(2.90±0.75)分和就业预期(2.95±0.72)分,两类院校这4个方面满意度评分均小于3分,而非医学院校学生的专业软硬件评分(3.01±0.90)分和医学院校学生的专业软硬件评分(3.08±0.81)分均大于3分,两类院校学生5个方面满意度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两类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相同,培养要求、就业方向和课程设置各有侧重。建议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加强招生宣传和增加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调查研究
    我国医学生培养与发展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吴红斌, 谢阿娜, 于晨, 王维民
    2021, 41 (2):  117-121.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00328-00445
    摘要 ( 189 )   PDF(907KB) ( 202 )  
    为了加强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服务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立项“中国医学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课题。课题组发起中国医学生培养与发展调查(China medical students survey, CMSS),并于2019年完成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首次调查。本文论述了CMSS的背景,CMSS问卷的设计理念、框架和2019年调查实施情况。从调查结果看,CMSS问卷中的12个量表均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CMSS调查结果有助于反映我国临床医学生的培养与发展状况,有助于全面评价我国医学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临床和科研能力调查分析
    付瑶, 姜冠潮, 石淑宵, 王建六
    2021, 41 (2):  122-126.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191225-01118
    摘要 ( 122 )   PDF(829KB) ( 142 )  
    目的 了解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临床和科研能力,为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医学部2009届~2016届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97名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从临床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对院校教育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结果 在临床能力方面,自我评价医患沟通[(3.97±0.67)分]、操作能力[(3.96±0.63)分]、自我学习能力[(3.96±0.63)分]的评分排在前三位;同行评价专业知识[(4.48±0.66)分]、操作能力[(4.44±0.70)分]、自我学习能力[(4.43±0.75)分]的评分排在前三位。76.5%(114/149)的同行对毕业生科研能力总体评价为较好或很好,70.1%(138/197)的毕业生认为院校教育在科研创新培养方面存在不足。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具备良好的临床能力和一定的科研实力。毕业生对于院校在其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有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学生视角的生理学线上翻转课堂学习体验和学习偏好调查
    徐阳婷, 贺雨真, 董建祥, 邓静, 向阳, 暨明, 罗自强
    2021, 41 (2):  127-130.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00524-00809
    摘要 ( 119 )   PDF(855KB) ( 98 )  
    目的 分析生理学课程线上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偏好,以期为线上教学资源的提供和教学方式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20年3月至4月,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18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4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生理学课程授课第一周和第五周分别对学生的线上学习体验和学习偏好进行调查,通过配对秩和检验、配对卡方检验等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有140名学生参加了2次调查。学生对线上翻转课堂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3,4)和4(4,4),喜爱度评分均为4(3,4),同一学生的2次调查结果显示,第二次调查的满意度和喜爱度评分比第一次调查的评分均有提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2.513,P=0.012;Z=-2.704,P=0.007)。2次调查中分别有56.4%(79/140)和50.0%(70/140)的学生偏好15分钟短视频,43.6%(61/140)和50.0%(70/140)的学生偏好45分钟长视频,同一学生在2次调查中对不同时长录播课程视频偏好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1,P=0.200);55.7%(78/140)和60.0%(84/140)的学生偏好直播课程,44.3%(62/140)和40.0%(56/140)的学生偏好录播课程,同一学生在2次调查中对不同授课形式偏好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0,P=0.480)。 学生对生理学课程线上翻转课堂的学习体验良好,对不同时长的录播课程视频、录播课程与直播课程有着不同的学习偏好,线上教学资源的提供和教学方式设计应当兼顾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能力培养
    西南医科大学医药类专业本科生参与科研情况调查分析
    黎富民, 郑德阳, 尹思力, 沈宏春, 余海龙
    2021, 41 (2):  131-134.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00618-00932
    摘要 ( 99 )   PDF(841KB) ( 85 )  
    目的 了解医药类专业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其参与科研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学生科研素养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西南医科大学2015级~2019级医药类专业430名本科生,分析其参与科研情况。结果 68.8%(296/430)的学生未参与过科研项目,参与过科研项目的学生中59.7%(80/134)的学生未撰写过科研论文。学生未参与科研项目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缺乏寻找指导教师的途径[60.8%(180/296)]、没有足够的精力[21.6%(64/296)]、认为本科生很难做出成果[14.5%(43/296)]、认为科研枯燥无味[3.1%(9/296)]。 医药类专业本科生科研实际参与度低,建议采取早期开设科研课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搭建教师或实验室与学生之间的连接平台,试行科研见习制度等措施培养医药类专业本科生科研素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妇产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规范化培训期间科研能力的培养
    张琦, 漆倩荣, 谢青贞
    2021, 41 (2):  135-138.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00804-01155
    摘要 ( 65 )   PDF(803KB) ( 69 )  
    妇产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具有专业性强、临床实践技能要求高的特点,其在“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在临床实践,存在科研时间少、科研意识淡薄等问题。本文基于科研能力对研究生的重要性,结合妇产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训现状,分析妇产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规范化培训的现存问题,并探讨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方法,如改革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住培时间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方法
    “基于问题学习”在线教学方案的实施效果
    蒲丹, 张嵘, 潘燕, 吴立玲, 张燕, 王韵
    2021, 41 (2):  139-142.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00515-00763
    摘要 ( 246 )   PDF(812KB) ( 235 )  
    目的 分析“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线教学方案的实施效果,为提高PBL在线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1月至5月,制定“视频会议系统+微信群+图书馆VPN在线资源+PBL网站” PBL在线教学方案(简称PBL在线教学方案),选取北京大学2017级八年制基础医学专业、2017级八年制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共36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PBL网站反馈,以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分析PBL在线教学方案的实施效果。结果 90.9%(260/286)的学生反馈网络情况“很好”或“还行”。学生对PBL在线教学方案中学生主席、记录员、组员和指导教师的认可度分别为83.6%(239/286)、92.0%(263/286)、64.0%(183/286)和87.1%(249/286)。76.9%(220/286)的学生对讨论效果满意。关于学生对PBL在线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学习效果反馈,在“案例学习提高对PBL的兴趣”[81.4%(763/937)比83.0%(1 698/2 047)]和“资讯收集、分析、整理和批判性阅读的提高”[87.8%(823/937)比89.8%(1 839/2 047)]2个方面,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明确案例学习目标和重点,并掌握用于解释临床现象的机制”方面[85.4%(800/937)比90.4%(1 852/2 04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网络情况能够保证PBL在线教学方案的实施;学生对PBL在线讨论时记录员和指导教师的认同度高;PBL在线教学效果基本达到线下教学效果。PBL在线教学方案对PBL混合式教学可以提供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教学方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杨慧科, 李雪梅, 许凤燕, 刘宝全, 张雅芳
    2021, 41 (2):  143-146.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00425-00639
    摘要 ( 161 )   PDF(803KB) ( 151 )  
    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教学方式以学生学习时间和地点灵活为特点,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以胸部局部解剖学教学为例,阐述了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教学方式在人体解剖学课程中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课程考核结果显示,98.0%(96/98)的学生成绩合格;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5.7%(84/98)的学生认为该方式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93.9%(92/98)的学生对课程整体满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文教育融于留学生线上解剖学教学的探索
    刘慧东, 张雅芳, 许凤燕, 王庚, 孔建
    2021, 41 (2):  147-150.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00427-00650
    摘要 ( 65 )   PDF(833KB) ( 52 )  
    为了实现课程育人的目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人文教育在留学生解剖学教学中缺失的现象,贯彻线上教学常态化思想,本研究基于线上教学平台,将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法融入解剖学教学,挖掘解剖学教学课程内容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点,探索以PBL教学方法为载体的留学生解剖学教学方法,实现了临床技能、科学精神、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等素质教育支撑下的解剖学教学,为培养高素质医学留学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技术
    口腔医学专业智慧实验教学的发展现状
    李彬, 何子涵, 杨阳, 邓玖鸿, 陈艺尹, 任倩, 郑庆华
    2021, 41 (2):  151-154.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00507-00702
    摘要 ( 115 )   PDF(848KB) ( 82 )  
    随着智慧教学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数字化技术、医学机器人、虚拟现实和教学评估系统等技术在口腔实验教学领域的应用也逐年增加。本文对智慧教学在国内外口腔实验教学领域应用的现状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雨课堂的课前预习和课堂互动在语言治疗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周凤华, 高敏行, 王欣, 刘学勇
    2021, 41 (2):  155-158.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00306-00270
    摘要 ( 87 )   PDF(850KB) ( 74 )  
    目的 探讨基于雨课堂的课前预习和课堂互动在语言治疗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因素分析法。2019年9月至12月,选取中国医科大学2017级四年制康复治疗学专业5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语言治疗学课程教学中采用雨课堂教学方式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堂互动,通过期末考试总成绩评价教学效果,分析课前预习和课堂互动对期末总成绩的影响,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和回归分析。结果 课前预习课件页数为优秀和预习题应答为优秀的学生,其期末考试总成绩优秀的比例[分别为71.4%(20/28),70.0%(21/29)]高于课前预习课件为良好和预习题应答为良好[分别为28.6%(8/28),30.0%(9/30)]的学生(P<0.01)。课堂思考题应答为优秀和良好的学生,其期末总成绩优秀的比例[分别为58.3%(14/24),41.7%(10/2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预习课件页数[OR(95%CI)=4.76(1.21~18.64),P=0.03]和预习题应答分数[OR(95%CI)=6.46(1.32~31.72),P=0.02]是影响期末总成绩的重要因素。 基于雨课堂的课前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期末考试总成绩,提高语言治疗学课程学习效果;基于雨课堂的课堂互动的应用效果还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教育
    内科护理学课程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评价
    赵博伦, 葛伟, 周晓华, 霍苗
    2021, 41 (2):  159-162.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00514-00750
    摘要 ( 72 )   PDF(807KB) ( 173 )  
    目的 评价内科护理学课程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7年开始连续3个学年的秋季学期,以大连大学护理学专业本科三年级139名学生为教学对象,设计三阶段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和相应配套教学材料。采用病例翻译测试、问卷调查和访谈、医学教学环境评价量表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双语教学前学生病例翻译测试评分为[45(30,60)]分,低于教学后的[70(50,9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3.4%(102/139)的学生对本次双语教学持肯定态度,但也有部分学生在访谈中反映英文专业词汇较为复杂,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有一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感知”调查的大部分条目学生给予了正面的反馈,如教学针对性强[79.7%(102/128)]、教学考虑学生需求[81.3%(104/128)]等。 内科护理学课程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满意度较高,但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细节上仍需继续改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培训方案在护理学专业学生安全注射培训中的应用
    徐杰, 芦桂芝, 崔丹, 王秋爽, 高亚妮, 李磊
    2021, 41 (2):  163-166.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00219-00159
    摘要 ( 118 )   PDF(855KB) ( 73 )  
    目的 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安全注射培训方案对护理学专业学生安全注射知识、信念和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试验对照方法。于2018年选取某医学院校2015级四年制护理学专业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1名学生,对照组39名学生。在安全注射培训中,试验组学生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安全注射培训,对照组学生接受常规教育。分别于培训前、培训后1个月和3个月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安全注射的知识、信念与行为水平。2名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分。结果 培训后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学生的安全注射自评总分和教师现场评价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试验组和对照组培训后1个月评价分数比较:自评总分[(208.34±17.43)分比(194.18±11.83)分,P<0.01];现场评价总分[(15.20±1.21)分比(12.03±1.66)分,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培训后3个月评价分数比较:自评总分[(204.61±13.52)分比(194.10±8.18)分,P<0.01];现场评价总分[(13.61±1.14)分比(12.46±1.10)分,P<0.01]。结论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安全注射培训方案可以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安全注射知识和态度水平,改善注射行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教学难点与对策
    闫琦, 马晓冉, 霍飞, 冯艺, 安海燕
    2021, 41 (2):  167-170.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00508-00717
    摘要 ( 129 )   PDF(814KB) ( 97 )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ultrasound-guided regional anesthesia, UGRA)是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内容,但存在着学员眼手协调能力弱、相关解剖结构不易掌握、缺乏学习兴趣等问题,目前尚无相关标准课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分析UGRA教学特点,总结出发挥模拟教学优势、开展游戏化教学、指导学员进行刻意练习等教学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教育评估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武玺宁, 张一休, 王亚红, 欧阳云淑, 孟华, 李建初
    2021, 41 (2):  171-174.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00612-00912
    摘要 ( 54 )   PDF(849KB) ( 52 )  
    超声医学成为独立的培训专业,有利于培养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的超声医师。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通过多年实践与探索,将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应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的考核。本文总结了改革后的考试变化特点,提出了增加其他医学影像学病例读片考站、改进医学人文考试方式、细化评分指标、完善多方位的考试后反馈等建议,以期建立有效、全面、准确、公正的考评模式与流程,提高培训管理与培训效果,提升超声医学专业医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Python编程的形成性评价在神经外科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郭洪彬, 王筝扬, 万英锋, 李新伟, 王义荣
    2021, 41 (2):  175-178.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00708-01030
    摘要 ( 111 )   PDF(809KB) ( 66 )  
    目的 探索基于Python编程的形成性评价在提高神经外科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9年在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外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116名学员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49人)和对照组(67人)。试验组学员每周安排1次形成性评价,带教教师使用Python编程快速制作考题并进行快速评价。对照组学员按照常规方式和流程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对两组学员进行出科考试,并收集学员对教学的评价。结果 试验组学员出科考试理论和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员[(89.94±5.43)分比(84.82±5.73)分,(80.18±7.23)分比(73.67±7.48)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访谈中,有61.2%(30/49)的试验组学员表示基于Python编程的形成性评价对提高临床思维能力非常有帮助。 基于Python编程的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提高神经外科住培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其优点是可以快速、多次实施,可以作为其他形成性评价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模块数字化影像解剖学课程实践教学和考核平台的应用
    姜琳, 吕及晟, 张雪君
    2021, 41 (2):  179-182.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00612-00909
    摘要 ( 64 )   PDF(810KB) ( 64 )  
    目的 探讨多模块数字化影像解剖学课程实践教学和考核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方法。于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选择天津医科大学2017级五年制医学影像学专业(以下简称影诊专业)和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以下简称影技专业)共91名学生为试验组,2016级影诊专业和影技专业共90名学生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平台进行教学(包括数字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拓展云课堂、考核系统4个模块),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实践和平时成绩,并对两组学生进行课程满意度调查。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理论、实践和平时成绩[影诊专业(80.36±8.43)分、(79.18±8.26)分、(83.77±5.38)分,影技专业(79.10±7.91)分、(80.31±8.32)分、(84.41±5.85)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影诊专业(77.19±7.55)分、(75.18±6.71)分、(81.75±5.57)分,影技专业(74.17±9.27)分、(74.03±6.81)分、(80.73±5.50)分],均P<0.05。2个专业试验组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也较高于照组学生,影诊专业试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满意度总分为(82.11±4.09)分比(78.98±1.96)分,影技专业试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满意度总分为(84.31±2.35)分比(79.17±3.16)分,均P<0.01。 实践教学和考核平台的应用效果较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医学影像思维,提高学生的影像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医学和比较医学教育
    美国的卫生系统科学教育及其思考
    王娟, 吕立夏, 陈浩宏, 曹金凤, 魏春岚, 杨文卓, 郑加麟
    2021, 41 (2):  183-187.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00515-00756
    摘要 ( 94 )   PDF(1130KB) ( 107 )  
    卫生系统科学(health system science,HSS)是研究卫生系统如何为患者提供卫生保健、患者如何接受和获得卫生保健以及卫生系统如何促进健康的科学。作为美国医学会的核心创新成果之一,HSS教育于2013年开始在美国医学院校试行。HSS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协同、互补,在患者保健和群体保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美国的卫生系统科学的产生、其所包含的知识模块以及在美国医学院校中的实施情况;同时,结合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对我国医学院校开展卫生系统科学教育进行了思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