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教育杂志》为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大陆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医学教育学术期刊;是“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国学术期刊(CNKI)影响因子年报显示我刊2024年复合影响因子为1.486;2024年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版),是医学综合类期刊中唯一一本入选的医学教育期刊。是医学教育领域内引领性刊物;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北京大学医学部承办,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677X,国内统一刊号:CN 11-5259/R。
2025年, 第45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5-09-01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医学教育管理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布点数量与分布情况研究
谢宜南, 罗洁, 王瑾
2025, 45 (9):  641-645.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630-00679
摘要 ( 12 )   PDF(778KB) ( 3 )  
目的 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以下简称“高职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布点数量与分布,为优化专业布局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基于高职专科专业设置备案数据,分析我国2014至2024年高职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布点数量与分布,利用泰尔指数分析区域分布差异来源。结果 2014至2024年高职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布点数从111个增长至136个,2020年峰值为150个。2024年公办卫生类、综合类高职(专科)院校和民办院校分别为58所(42.6%)、42所(30.9%)和16所(11.8%)。全国每千万人口和每10万平方千米高职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布点数分别为1.0个和1.4个。按照人口配置,总泰尔指数为0.07,地区内贡献率为54.1%;按照地理面积配置,总泰尔指数达0.31,地区内贡献率为56.0%。结论 高职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布点增长得到控制,开设该专业的院校类型多。按照人口配置,专业布点分布较为均衡,按照地理面积配置,专业布点分布差异较大,差异主要来自地区内。因此,建议在控制高职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布点的同时,完善顶层设计,强化分类监管,深化省级医教协同,科学调整、优化专业布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文素质教育
中医药院校非医学类专业学生中医传统文化素养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
谭静, 孔祥国, 陈子杰, 苏丹, 吴宇峰
2025, 45 (9):  646-650.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50107-00013
摘要 ( 13 )   PDF(787KB) ( 10 )  
目的 调查中医药院校非医学类专业学生中医传统文化素养现状,分析经典阅读、知识获取途径和课程实践转化等核心问题,提出针对性提升策略,为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 2024年12月,采用分层抽样法,从东部(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中部(河南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东北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西部(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中医药学院)8所中医药院校选取非医学类专业学生,通过问卷网发放电子问卷。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共回收问卷320份,其中有效问卷280份。中医理论认知与经典著作阅读方面:88.2%(247/280)的学生了解中医基本理论,但32.1%(90/280)的学生“仔细阅读过其中多部”或“读过一两部的部分内容”中医经典著作,31.1%(87/280)的学生表示“几乎不了解”。兴趣与知识获取途径方面:91.4%(256/280)的学生对中医传统文化感兴趣,95.7%(268/280)的学生认可其现代价值;78.6%(220/280)的学生通过网络媒体、76.8%(215/280)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和接触中医文化,但养生方法使用率包括“经常使用”和“偶尔使用”仅65.7%(184/280)。课程评价与实践转化方面:83.9%(235/280)的学生认可课程内容丰富度,但仅31.4%(88/280)的学生对课程表示非常满意,65.0%(182/280)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机会少。结论 中医药院校非医学类专业学生存在中医理论认知基础较好但经典阅读不足、兴趣认同较高但相关知识获取途径有限、中医文化类课程丰富但实践转化不足等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予以提升:增加中医经典与传统文化相关课程比重并将中医传统文化因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开展多样化的中医传统文化相关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学校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中医传统文化的结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方法
基于改进的IMB模型探索医学本科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影响机制
李慧, 孟捷, 殷晓旭, 丁宏
2025, 45 (9):  651-655.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115-00051
摘要 ( 8 )   PDF(787KB) ( 12 )  
目的 探索医学本科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影响机制,为改善其课堂学习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23年4至6月对安徽医科大学567名医学本科生(以下简称医学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问卷基于改进后的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设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课堂学习效果的影响路径,并运用Bootstrap方法对学习技巧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 医学生对课堂学习效果评分为(10.95±2.10)分,影响因素的评分分别为信息储备(8.36±1.49)分、学习动机(12.94±2.90)分、学习技巧(14.82±2.81)分和外在环境(10.04±2.22)分。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信息储备、学习动机和学习技巧到课堂学习效果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06、0.392和0.344(均P<0.05),而外在环境的路径系数为0.117(P>0.05),4个变量可以联合解释课堂学习效果79.2%的方差变异。学习技巧在信息储备与学习效果之间的中介效应百分比为46.7%,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中介效应百分比为23.6%(均Z>1.96)。结论 医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受到信息储备、学习动机、学习技巧的明显正向影响,外在环境的正向影响不明显。学习技巧在信息储备与学习效果之间以及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均起中介作用。课堂教学应当注重激发医学生学习动机、丰富医学生信息储备、培养医学生学习技巧,同时保障其外在学习环境,以提高医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SOAP评估记录的改良Peyton教学方法在儿童发育评定教学中的应用
谈萌萌, 高玙, 朱佳晔, 邓巍巍
2025, 45 (9):  656-660.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1211-01285
摘要 ( 5 )   PDF(812KB) ( 2 )  
目的 研究基于“主观—客观—评估—计划”(subjective-objective-assessment-plan,SOAP)评估记录的改良Peyton教学方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实习生儿童发育评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试验对照方法。选取2023年和202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实习的2020级和2021级康复治疗学专业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2024年20名学生设为试验组,采用改良Peyton教学方法。将2023年20名学生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两组学生在教学结束1周内进行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以及问卷调查,用于对2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和 χ2检验。结果 试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95(16)分]、操作考试成绩[(88.23±5.02)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87(11.75)分、(83.05±4.26)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提高操作能力、临床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趣味性和主观能动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SOAP评估记录的改良Peyton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儿童发育评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基于科学引文数据库的医学教育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究分析
朱婧, 王小飞, 周洧冰, 刘衡宇
2025, 45 (9):  661-665.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709-00717
摘要 ( 12 )   PDF(819KB) ( 6 )  
目的 分析2021至2024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使用检索词“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medical education”“chatgpt”,并通过CiteSpace工具对科学引文数据库截至2024年6月11日发文量和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 2021至2024年共检索到相关论文219篇,形成10个关键词聚类,分别为大型语言模型、可读性、医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医学教育、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搜索、唇腭裂、专业发展。结论 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究日益受到医学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专业语言模型的搭建、教学模式的构建、医学教学内容的探索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与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在外科学教学领域应用现状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魏方泽, 刘骞
2025, 45 (9):  666-670.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806-00827
摘要 ( 8 )   PDF(1039KB) ( 7 )  
目的 分析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外科学教学领域的应用现状。方法 检索1999年至2024年6月中国知网、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集等主要中英文文献数据库中有关AI技术在外科学教学领域应用的文章,基于CiteSpace软件对相应文献的发表时间,发表刊物,发表关键词和内容进行聚类探索及可视化分析。结果 AI在外科学教学领域应用的发文量在2019年之后开始增多,发表相关文献的国家主要为美国、中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韩国和印度,其中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最多。对领域相关热频词和关键词进行分析,发现AI在机器人手术、ChatGPT、手术模拟等领域研究较多。这提示AI与外科学教学的结合将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结论 AI技术在外科学教学领域不断得到应用和深化,在手术模拟、影像学判读、疾病亚型分类诊断中得到深入的研究。应当增强AI技术与外科学教学的合作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技术
基于掌上PBL教学软件的混合式课程在内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黄睿, 张琳, 吴芸, 吴寸草, 王伊娜, 王小彦, 陈江天, 张媛媛
2025, 45 (9):  671-676.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520-00504
摘要 ( 12 )   PDF(800KB) ( 11 )  
目的 探讨掌上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软件在内科学见习混合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试验对照法。选取北京大学医学部2020级和2019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各5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基于掌上PBL教学软件的混合式课程教学(试验组)和传统PBL课程教学(对照组)进行内科学见习授课。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满意度等反馈结果。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试验组学生课堂活跃度(90.2%比81.3%)和课程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学生[(93.2±10.6)分比(81.1±19.1)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学生,如在知识理解程度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满意度分别为94.7%和70.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掌上PBL教学软件的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在内科学见习教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教学
肾内科专科医师置信职业行为核心指标构建
许慧莹, 李月红
2025, 45 (9):  677-680.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709-00716
摘要 ( 9 )   PDF(768KB) ( 8 )  
目的 探索构建肾内科专科医师置信职业行为(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EPAs)的核心指标。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初步形成肾内科专科医师(已经完成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EPAs核心指标的初稿。2022年3月,采用德尔菲法对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肾内科10名专家进行函询,筛选和修订肾内科专科医师EPAs核心指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对EPAs指标进行评价,并确定第一年至第五年专科医师的预期置信级别。结果 2轮专家函询均回收有效问卷10份,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和0.87,2轮函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545和0.917(均P<0.001),专家对入选的每一项EPAs指标的重要性评分均大于3.5分,变异系数(CV)均小于0.25。最终形成10项肾内科专科医师EPAs核心指标。结论 肾内科专科医师EPAs核心指标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能够反映不同年限肾内科专科医师的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督导在全科教学门诊中的应用探索
张艳, 黄丽娟, 朱文华, 方力争
2025, 45 (9):  681-685.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50114-00047
摘要 ( 9 )   PDF(820KB) ( 4 )  
目的 分析双督导在全科教学门诊中的应用效果,为增强全科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提供参考。方法 2024年1至12月,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36名全科住院医师与24名基层指导医师开展教学门诊,采用“1名督导医师+1名指导医师+3~5名住院医师”的协同带教模式接诊患者,督导医师负责全程监督教学流程并评估教学质量,指导医师负责门诊带教与技能示范。通过“全科教学门诊接诊评分表”(指导医师评估)和“全科教学门诊指导医师评分表”(督导医师评估)对住院医师接诊能力和指导医师带教能力进行量化评估,同时采用“教学门诊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督导医师、指导医师、住院医师和患者的满意度。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双督导实施后,住院医师的门诊接诊能力评分高于实施前[2022年住院医师:(80.3±3.8)分比(73.6±5.8)分;2023年住院医师:(78.9±2.6)分比(71.3±7.4)分,均P<0.001],合格人数也较前增多[2022年住院医师合格人数从4人增至13人(总人数21人);2023年住院医师合格人数从3人增至7人(总人数15人),均P<0.05]。双督导实施后,指导医师带教能力总分和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总分:(75.3±7.7)分比(58.9±6.1)分;带教前准备(满分15分):(12.8±1.8)分比(9.1±1.5)分,教学门诊实施(满分65分):(47.5±5.4)分比(38.6±4.5)分;教学门诊评价(满分20分):(15.3±1.5)分比(11.2±1.4)分,均P<0.001]。督导医师、指导医师、住院医师和患者对教学门诊的满意度均达到100.0%。结论 双督导有助于提升全科住院医师的接诊能力和基层指导医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全科住院医师的岗位胜任力,得到了督导医师、指导医师、住院医师和患者的认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综合检查和诊疗计划表在口腔全科实习中的应用
范聪, 柳英, 刘颖君, 张一, 安娜
2025, 45 (9):  686-690.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1009-01046
摘要 ( 6 )   PDF(1186KB) ( 5 )  
目的 设计口腔综合检查和诊疗计划表并应用于医学生口腔全科专业实习过程中,评价其对早期建立和培养学生口腔全科思维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8月至2024年6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综合二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8名口腔全科住院医师和2019级五年制和八年制口腔医学专业的88名本科实习生为研究对象(为便于表述统称为实习生),在其口腔全科临床实习1周后开始使用口腔综合检查和诊疗计划表,使用2个月后通过问卷调查评价该表对实习生口腔全科思维培养的效果。结果 使用口腔综合检查和诊疗计划表后,96名(100.0%)实习生在口腔检查的全面性、有序性方面取得了进步,95名(99.0%)实习生在口腔综合治疗的有序性、全面性和个性化方面取得了进步。96名(100.0%)实习生表示口腔综合检查和诊疗计划表对临床实习有帮助,95名(99.0%)实习生表示此表有使用的必要。结论 在口腔全科轮转期间使用口腔综合检查和诊疗计划表,可以提高实习生对口腔综合检查和系统诊疗设计的重视程度,初步建立并培养实习生规范的口腔全科思维,为后续的临床培训和实习奠定基础和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单病种模块化教学方式在泌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姜行康, 苑玲玲, 郭涛, 郄云凯, 张卫, 刘春雨, 胡海龙
2025, 45 (9):  691-695.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1019-01091
摘要 ( 8 )   PDF(817KB) ( 8 )  
目的 探讨单病种模块化教学方式在泌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试验对照方法。通过连续抽样法,选取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轮转的84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44名住院医师设为试验组,采用单病种模块化教学方式;2021年40名住院医师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培训结束后1个月,通过理论考试、临床技能与临床思维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培训效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试验组住院医师的理论考试成绩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住院医师[(87.66±4.47)分比(81.78±5.61)分,(88.95±3.63)分比(80.18±4.62)分, 均P<0.05];试验组住院医师的病历书写规范、临床思维能力、医患沟通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住院医师[(88.80±3.42)分比(82.88±4.01)分,(88.39±3.61分比(81.65±4.69)分,(16.30±2.12分比(13.93±1.86)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住院医师在教学内容的实用性[(4.52±0.59)分比(3.95±0.50)分]、教师的授课能力[(4.50±0.59)分比(3.80±0.56)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4.48±0.55)分比(3.65±0.58)分]、对学习兴趣的激发[(4.52±0.51)分比(3.80±0.52)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4.16±0.37)分比(3.68±0.53)分]、临床技能的掌握程度[(4.07±0.26)分比(3.63±0.49)分]、病历书写规范的提高[(4.02±0.34)分比(3.75±0.44)分]、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4.07±0.40)分比(3.55±0.60)分]、医患沟通技巧的提高[(4.11±0.44)分比(3.75±0.59)分]、对此次培训的总体满意度[(4.18±0.50)分比(3.88±0.52)分]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住院医师(均P<0.05);指导医师对试验组住院医师的综合评价(91.48±3.23分)高于对照组住院医师(85.83±3.73)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单病种模块化教学方式有助于泌尿外科住院医师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其临床技能、临床思维和教学满意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牙体牙髓专业置信职业行为指标构建
刘红艳, 曾凯, 郑思怡, 麦穗, 韦曦
2025, 45 (9):  696-701.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813-00848
摘要 ( 9 )   PDF(806KB) ( 8 )  
目的 构建口腔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牙体牙髓专业置信职业行为指标。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编制口腔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牙体牙髓专业置信职业行为指标专家函询表,采用德尔菲法于2024年4至6月对22位专家进行2轮咨询,筛选、优化置信职业行为指标,采用均数、变异系数描述指标评分情况,以专家权威程度和肯德尔协调系数判断结果的可靠性。结果 2轮函询的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5.4%和100.0%,置信职业行为指标评分均大于3.5分、变异系数均小于0.25,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90和0.91,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677和0.532(均P<0.001),最终纳入13个口腔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牙体牙髓专业置信职业行为指标,确定了各项指标在住院医师不同培训阶段的预期置信级别。结论 口腔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牙体牙髓专业置信职业行为指标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以为胜任力导向的口腔内科住院医师牙体牙髓专业的规范化培训和客观化评价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教育评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能力评价与思考
付瑶, 刘婧, 石淑宵, 胥小芳, 王天兵
2025, 45 (9):  702-706.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805-00822
摘要 ( 8 )   PDF(774KB) ( 8 )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是我国重要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解八年制医学生对其临床学习效果的自我认知情况以及附属医院教学的优势与不足,本研究于2023年6月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6—2020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03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自身能力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评价结果从“很差”到“很好”分别赋值1~5分,对各项目反馈情况和平均评分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自身具备一定的临床专业能力(3.24分)、科研能力(2.95分)和职业素养(3.54分),医院现有教学方式(3.83分)和教学内容(3.57分)得到基本认可,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对相应能力的高层次培养需求。为此,附属医院应参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梳理学生需求重点、教学难点等,从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多方面进行教学建设和改进,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实践资源和平台,以达到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学临床带教师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郝立晓, 李静, 陈超, 陈丽芬, 王亚军, 岳敏, 贾建国
2025, 45 (9):  707-714.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718-00755
摘要 ( 8 )   PDF(830KB) ( 2 )  
目的 初步构建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学临床带教师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2023年8至9月,通过文献研究初步确定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学临床带教师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30名专家进行函询,采用归一化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有效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积极性较高;2轮函询的个人权威系数均为0.7~0.9,群体权威系数平均值均为0.81,均≥0.7;2轮函询的Kendall,s W值分别为0.495和0.482(均P<0.001)。共纳入职业素养、临床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初步构建了我国全科医学临床带教师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以为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学临床带教师资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医学与比较医学教育
基于胜任力的美国风湿病学专科医师培训评估体系的发展与思考
葛燕, 陈谊月, 彭笑菲, 凌光辉, 李芬
2025, 45 (9):  715-719.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1112-01171
摘要 ( 10 )   PDF(819KB) ( 5 )  
2019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综合医院风湿免疫科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提出所有三级医院必须建立风湿免疫科,并且要在有条件的二级医院配备风湿免疫专科医师。然而,我国风湿病专科医师仍属于极度缺乏状态,亟待建立风湿病学专科医师培训体系。美国现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湿病学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具备详细的考核与评估体系。本文系统回顾了美国基于胜任力的风湿病学专科医师培训评估体系的构建和发展,主要包括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内科亚专业里程碑标准1.0,风湿病学里程碑标准2.0以及风湿病学置信职业行为,以期对我国风湿病学专科医师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读者·作者·编者
关于来稿中参考文献的写作要求
2025, 45 (9):  655-655. 
摘要 ( 6 )   PDF(687KB) ( 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讯
数智赋能 · 融合发展医学教育论坛(2025)在京隆重召开
编辑部
2025, 45 (9):  720-720. 
摘要 ( 7 )   PDF(639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