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教育杂志》为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大陆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医学教育学术期刊;是“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国学术期刊(CNKI)影响因子年报显示我刊2024年复合影响因子为1.486;2024年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版),是医学综合类期刊中唯一一本入选的医学教育期刊。是医学教育领域内引领性刊物;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北京大学医学部承办,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677X,国内统一刊号:CN 11-5259/R。
2025年, 第45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5-11-01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医学教育管理
我国56所高等医学院校2019至2022学年本科教学经费的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宋岩, 靳岩鹏, 王思璠, 刘佳楠, 段严寒, 陈皓阳, 吴海江
2025, 45 (11):  801-805.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1106-01154
摘要 ( 32 )   PDF(828KB) ( 17 )  
目的 分析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学经费支出情况,期望为医学院校本科教学经费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文本资料分析方法,数据来源于我国56所高等医学院校2019至2022学年发布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比较不同地区、不同隶属关系和不同类别的医学院校的本科教学经费支出规模和结构。结果 2019至2022学年,56所医学院校本科教学经费总支出从58.88亿元增长到64.02亿元,但生均支出从1.68万元下降至1.55万元。支出结构,2021-2022学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0.64万元,生均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支出为0.74万元。2021-2022学年生均支出,由高至低地区依次为东部2.14(1.59)万元、西部1.14(0.81)万元、中部0.94(0.70)万元和东北地区0.54(0.29)万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一流”院校生均支出3.32(1.53)万元高于非“双一流”院校的1.16(1.00)万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医学院校本科教学经费总量增长而生均支出下降,支出结构高度集中于教学日常运行与专项经费,生均经费在地区和院校类别之间存在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马建辉, 舒涛, 向明, 刘晨曦, 张敏, 郑佳宁
2025, 45 (11):  806-810.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1205-01258
摘要 ( 25 )   PDF(823KB) ( 13 )  
为了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华中科技大学进行了20余年系统化的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本文对其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实践和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阐释。该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实施包括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和教学环境5个关键要素的建设与改革,各要素相互衔接,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期望能够为我国其他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医护教师对合作开展跨专业教育体验的质性研究
郭灕茸, 杨琼君, 胡永配, 杨文君, 田莹, 张颖
2025, 45 (11):  811-817.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314-00257
摘要 ( 14 )   PDF(838KB) ( 2 )  
目的 设计并实施临床医护合作跨专业教育实践,了解医护教师对其体验。方法 采取质性研究方法,2023年3至11月,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参与跨专业教育实践的13名医护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化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归纳并提炼主题。结果 从访谈结果中提取出3大主题:教师主观能动性与胜任力匹配度欠佳、最佳实践时机选择意见不一、教学管理与标准化建设有待加强。结论 需要强化临床医护教师的教学策略学习与教育领导力、整合力等素质培训,综合考虑院校联合多时期衔接IPE实践与分阶段目标教学,管理层有效进行教学监管与课程标准化建设,以制度条例规范实践,以激励机制促进实践,将跨专业教育发展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程改革与建设
基础医学专业泌尿系统整合课程的教学成效分析
李烁, 庞炜, 韩丽丽, 贾英丽, 康继宏
2025, 45 (11):  818-821.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814-00853
摘要 ( 20 )   PDF(776KB) ( 4 )  
2020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专业实施课程整合。为了了解整合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为课程的改进提供参考,本研究选取北京大学医学部2020级八年制基础医学专业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针对泌尿系统整合课程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和学生考核成绩,评估泌尿系统整合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考试的通过率为99.0%(99/100)。95名参与调查的学生中,82名(86.3%)学生对课程总体表示满意,94名(98.9%)学生认为课程内容构架清晰、学习目标明确,48名(50.5%)学生认为课程学习负担适中;75名(78.9%)学生认为肾小球与肾间质疾病病理难度较大,51名(53.7%)学生认为应该增加该内容的学时;91名(95.8%)的学生认为临床讲座能够增加对临床泌尿系统知识的了解,开阔视野和提高学习兴趣。泌尿系统整合课程设计合理,达到了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效果,但学生的学习负担略重,部分教学内容安排仍然需要结合新的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流行病学偏倚分析技术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丁盈盈, 余勇夫, 郑英杰
2025, 45 (11):  822-826.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1231-01381
摘要 ( 17 )   PDF(834KB) ( 2 )  
定量偏倚分析能够有效估计潜在偏倚大小和方向,帮助研究人员评估结果的稳健性。为了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自2013年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面向医学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开设流行病学偏倚分析技术课程,融合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与计算机操作,旨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2020至2024年75份学生汇报幻灯片和Take-home试卷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偏倚、构建因果图并合理运用定量偏倚分析方法,考核成绩与学生的流行病学及卫生统计学专业背景密切相关。2024年匿名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26份有效问卷)显示,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评分为(9.0±1.3)分,理论掌握自评分为(8.3±1.4)分,技术运用自评分为(7.8±1.7)分,10名(38.4%)学生计划将偏倚分析纳入课题或论文。课程在提升学生偏倚分析能力方面取得积极效果,但技术运用仍需加强。未来将增加实践比重、优化教学内容,以持续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外伤+”整合课程提升口腔全科医师综合思维能力的探索
陈慧, 李菁, 尹君, 彭磊, 孔亚群, 黄晓峰
2025, 45 (11):  827-832.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50319-00302
摘要 ( 15 )   PDF(848KB) ( 2 )  
培养并提升全科思维一直是口腔全科医师培养的重点和难点,而目前采取的在口腔全科范围内各亚专业科室轮转的形式难以满足口腔全科医师的培养需求。牙外伤教育具有涉及多个亚专业的特点,这使其成为口腔全科综合思维能力训练的有效手段之一。本研究选择2023年1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参加口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39名住院医师进行“牙外伤+”整合课程培训,其内容包括牙外伤理论教学(每周1讲,共3讲)和“牙外伤+”为主题的病例精讲(每周1讲,共10讲)。采用理论考试、病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价“牙外伤+”整合课程在提升口腔全科住院医师综合思维能力中的作用。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对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课程教学结束后,共有33名住院医师参加考试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课程实施前后口腔全科住院医师牙外伤认知水平评分从(66.41±13.42)分提高至(80.50±12.24)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牙外伤病例诊断正确率从64.1%(25/39)提升到100.0%(33/3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90.9%(30/33)的住院医师认为“牙外伤+”整合课程对提升其牙外伤的诊治能力以及综合诊疗思维很有帮助。“牙外伤+”整合课程从不同角度整合了多个口腔亚专业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口腔全科住院医师对复杂病情的临床诊疗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在正畸病例教学中对医学生共情和共同决策能力的培养研究
宋广瀛, 李巍然, 谷岩, 韩冰, 柳大为
2025, 45 (11):  833-837.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620-00632
摘要 ( 23 )   PDF(812KB) ( 6 )  
目的 评估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在正畸病例教学中对医学生共情与共同决策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2月至8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学习的2019级五年制和八年制口腔医学专业88名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名学生。试验组学生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病例讨论教学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评估教学前后学生的共情技能、共情态度、共同决策态度和决策权威倾向。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教学后,试验组学生共情和共同决策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学生,共情技能评分(16.84±4.62)分比(14.02±3.68)分,共情态度评分(29.85±3.78)分比(27.77±3.23)分,决策权威倾向评分(6.80±0.93)分比(7.77±1.01)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将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引入正畸病例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促进共同决策能力的形成,并降低医生决策权威倾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型“三明治”教学模式在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王芳, 陈彬, 蒋晓立, 赵峰, 徐建维, 沈洲姬
2025, 45 (11):  838-842.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50113-00040
摘要 ( 20 )   PDF(829KB) ( 3 )  
目的 探讨创新型“三明治”教学模式在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2月至2024年6月在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内科进行住培的49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4名学员采用创新型“三明治”教学模式,对照组25名学员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培训结束后,对比两组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理论与实践技能操作水平以及教学质量评价差异,采用t检验或U检验和χ2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培训后,试验组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成绩[176.50(22.50)分]、临床思维与决策成绩[(90.17±3.49)分]、专科技能操作成绩[(104.32±3.78)分]、住院医师教学质量评价评分[41.00(3.75)分]和指导医师教学质量评价评分[(24.54±2.87)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学员[148.00(57.00)分、(86.72±4.38)分、(101.41±5.10)分、30.00(5.50)分和(18.72±2.81)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创新型“三明治”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住培学员临床思维能力和专科实践操作能力,可以增强内科住培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技术
人工智能赋能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大病历书写培训的创新实践
茅凯凯, 李秀, 周晨, 张广, 林永娟, 赵晓智
2025, 45 (11):  843-848.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50109-00023
摘要 ( 20 )   PDF(1403KB) ( 9 )  
目的 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的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大病历书写培训系统在提高实习生大病历书写质量和提升教学效率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4—2025学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实习的145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73名学生)和对照组(72名学生)。试验组学生应用人工智能大病历书写培训系统(简称培训系统)进行病历书写教学,对照组学生则实施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习前后病历书写考核和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估不同教学方式的应用效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试验组学生病历考核后测总分为(85.73±6.44)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80.10±6.04)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61名(83.6%)学生认为培训系统提高了病历书写质量,33名带教教师中有29名(87.9%)教师认为培训系统提高了教学效率,所有3名教学管理人员均肯定了培训系统的质量控制功能。结论 培训系统通过智能模板、实时反馈和资源整合,有效提升了实习生病历书写质量与临床思维能力,减轻了教师负担,也提升了教学管理效率,为实习生大病历书写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种创新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虚拟仿真系统在消化内镜专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彭涛, 陈国栋, 尤鹏, 陈宁, 张媛媛
2025, 45 (11):  849-853.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1212-01295
摘要 ( 16 )   PDF(800KB) ( 2 )  
目的 探讨虚拟仿真系统在消化内镜专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方法。2018年10月至2024年10月,对64名学员进行消化内镜虚拟仿真培训和全面评估。培训内容涵盖消化内镜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演示和自主练习,在课程前后对学员的消化内镜理论和操作技能进行全面评估,评估指标包括学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培训的满意度,以及虚拟仿真练习次数对学员操作水平的影响。采用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接受培训的学员在胃镜、肠镜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测试成绩方面均有明显提高[胃镜理论(69.44 ± 6.03)分比(96.44 ± 2.67)分,操作技能4.00(4.75)分比(23.66 ± 1.16)分;肠镜理论(65.98 ± 4.16)分比(95.69 ± 4.77)分,操作技能3.00(3.75)分比(24.47 ± 0.84)分:均P < 0.001]。按练习次数分组分析发现,随着练习次数从5次递增至15次,学员胃镜操作指标(咽部通过成功率、插镜至十二指肠时间和检查完成时间)持续缩短,肠镜盲肠到达率持续上升(均P < 0.001)。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较高,在自我学习效果等方面,57名(89.1%)学员给出满分(5分)评价;在职业信心提升方面,55名(85.9%)学员给出了满分(5分)评价。结论 虚拟仿真系统在消化内镜专科技能培训中成效显著,能够有效提升学员理论与操作技能;持续递增的练习次数可进一步提高操作熟练度与成功率;学员满意度高。虚拟仿真系统是有效的消化内镜专科技能培训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梁婧茗, 李连香, 张安, 金思宇, 赵海磊, 孙继佳, 汪铭涵
2025, 45 (11):  854-859.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815-00855
摘要 ( 21 )   PDF(1476KB) ( 9 )  
为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课程教学效果,加强公共卫生人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上海中医药大学设计开发并实施了全流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虚拟仿真教学系统。本研究以上海中医药大学2021级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5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训成绩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56名学生的实训成绩均达到良好及以上;参与问卷调查的55名学生中,52名(94.5%)学生认为该系统的教学设计突出了专业特色、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公共卫生综合应对处理能力得到提升,49名(89.1%)学生认为系统场景真实还原,51名(92.7%)学生对于该系统总体满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虚拟仿真系统有助于学生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生教育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理论的医学门类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的设置与调整分析
李晨曦, 崔爽, 段丽萍
2025, 45 (11):  860-867.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1202-01240
摘要 ( 9 )   PDF(878KB) ( 2 )  
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是我国研究生教育领域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其调整变迁是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的风向标。在2022年版学科目录发布并正式实施背景下,本研究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理论,对我国医学门类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并从影响因素、动力机制和路径依赖3个方面对制度变迁的逻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理念性因素、外生性因素和内生性因素影响医学门类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调整,行政主体、学术主体、市场主体和行业主体作为参与主体,通过替代、层叠、漂移和转换模式推动医学门类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渐进式变迁,并通过回报递增、权力不均衡、制度黏附性和制度互补性推动2022年版医学门类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的自我强化并形成路径依赖。在2022年版学科专业目录实施过程中,医学院校应当关注学科专业目录设置与调整的影响因素,及时响应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遵循学科专业目录设置与调整的动力机制,准确把握学科专业目录调整的方向;利用学科专业目录设置与调整的路径依赖,重视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推动医学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刘志会, 李璐瑶, 李弘毅, 李雨璇, 李华琳, 丁显飞, 李砺锋, 程波, 张会芹, 孙同文
2025, 45 (11):  868-874.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50125-00099
摘要 ( 21 )   PDF(834KB) ( 7 )  
目的 分析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过程培养资料,探究其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2024年4至7月,收集郑州大学某附属医院2019~2020级1 275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个人信息、导师信息、生源情况、学习成绩、科研概况、就业状况等方面的41个自变量,分别采用Mann-Whitney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系数分析变量与学位论文评分的关系,选取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识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研究生个人方面,入学年龄越大(β=-0.040,P=0.031)及就读于外科学专业(β=-0.234,P=0.002)和神经病学、急诊医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等样本量较小的其他专业(β=-0.254,P<0.001)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较低;在导师方面,导师所带当届硕士研究生数量3~4人(β=-0.194,P=0.007)和当届硕士研究生数量>4人(β=-0.579,P<0.001)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较低;相对于未担任行政职务的导师,担任行政职务的导师(β=0.156,P=0.010)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较高;在研究生培养过程方面,开题报告评分越高(β=0.065,P=0.035)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越高;在就业方面,学位论文质量较低的硕士研究生倾向去医院单位=-0.150,P=0.036),学位论文质量较高的硕士研究生倾向去非医院单位(β=0.185,P=0.021)以及升学(β=0.178,P=0.032)。结论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与其培养期间的各个环节密切相关。建议加强对入学年龄大、外科学专业和神经病学、急诊医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等其他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指导,关注硕士研究生未来就业意向、把控导师招生数量、重视开题报告等,有利于整体提升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基于用人单位视角的住院医师胜任能力满意度评价分析
沈丽琼, 陈谨瑜, 王平, 余丽慧
2025, 45 (11):  875-880.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929-01012
摘要 ( 10 )   PDF(845KB) ( 3 )  
目的 了解湖北省医疗机构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合格学员的胜任能力满意度,评估住培质量,为持续改进住培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2024年8至9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用人单位对住院医师胜任能力的满意度评价指标对2020至2024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完成规范化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湖北省共有14个地级市的42家医疗机构对294名住院医师进行了评价。各级医疗机构对住院医师胜任能力的总评分为(4.76±0.25)分。其中,职业素养评分最高[(4.88±0.31)分],综合素质评分最低[(4.70±0.31)分]。在所有指标中,临床科研能力[(4.30±0.58)分],信息技术能力[(4.51±0.51)分],医学专业英语能力[(4.53±0.67)分],领导、组织、协调能力[(4.53±0.52)分]评分较低。本单位住院医师的专业知识评分、专业能力、职业素养评分均高于自主培训住院医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委托培训住院医师[(4.99±0.09)分比(4.65±0.49)分、(4.64±0.54)分、(4.64±0.46)分;(4.94±0.12)分比(4.65±0.46)分、(4.66±0.49)分、(4.71±0.40)分;(4.96±0.02)分比(4.83±0.35)分、(4.81±0.41)分、(4.80±0.35)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不同专业基地住院医师的人际沟通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全科医学科基地评分最高[(4.88±0.30)分]。结论 湖北省医疗机构对住院医师胜任能力的评价较高,但住院医师的科研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医学专业英语能力,领导、组织、协调能力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不同身份类型的住院医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不同专业基地住院医师的人际沟通能力尚存在一定的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读者·作者·编者
关于来稿中作者和通信作者的写作要求
2025, 45 (11):  837-837. 
摘要 ( 7 )   PDF(646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来稿中参考文献的写作要求
2025, 45 (11):  874-874. 
摘要 ( 8 )   PDF(640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