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教育杂志》为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大陆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医学教育学术期刊;是“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国学术期刊(CNKI)影响因子年报显示我刊2024年复合影响因子为1.486;2024年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版),是医学综合类期刊中唯一一本入选的医学教育期刊。是医学教育领域内引领性刊物;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北京大学医学部承办,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677X,国内统一刊号:CN 11-5259/R。
2025年, 第4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2-01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招生与就业
基于新生视角的医学本科招生宣传需求和影响的调查分析
王丹, 侯建林
2025, 45 (2):  81-84.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322-00294
摘要 ( 63 )   PDF(823KB) ( 48 )  
目的 调查了解医学新生对招生宣传的需求和招生宣传对他们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医学本科招生宣传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2021至2023年对北京大学医学部当年入学的本科新生2 526名进行入学前调查,实际参与调查2 384名(94.4%)。采用描述性统计、 χ2检验等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 384名新生中,2 146名(90.0%)新生接触过该校的招生宣传,其中2 125名(99.0%)新生认为从中获益。对于最需要的宣传内容,1 986名(83.3%)新生选择专业介绍,1 660名(69.6%)新生选择学科发展情况,1 631名(68.4%)新生选择就业前景;对于最愿意使用的宣传方式,1 106名(46.4%)新生选择招生宣传片,1 004名(42.1%)新生选择师兄师姐宣讲。新生对学校和专业的不同了解时间及其录取专业满意度,从未了解过的131名(5.5%)、满意度64.1%(84/131),高中前了解的385名(16.1%)、满意度91.7%(353/385),高中一年级了解的537名(22.5%)、满意度87.7%(471/537),高中二年级了解的564名(23.7%)、满意度89.4%(504/564),高中三年级了解的767名(32.2%)、满意度86.4%(663/767),满意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医学本科招生宣传工作覆盖面较广,对学生有积极的影响。学校应当重点做好学生最需要的专业介绍、学科发展和就业情况介绍,并采用宣传片、师兄师姐宣讲等学生喜欢的形式。学生越早了解学校和专业,录取专业的满意度越高,学校需要提早开展宣传,提高招生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调查研究
温明月, 尉锐楠, 贾金忠, 朱睿, 李粤鑫, 雷晓花, 林皇涛, 李京芮, 石培瑶, 蒋薇
2025, 45 (2):  85-90.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30802-00081
摘要 ( 42 )   PDF(856KB) ( 19 )  
目的 了解我国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22年《全国医学应届毕业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中的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数据进行分析,涉及56所高校的932名研究生。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特征研究生之间工作单位、岗位、薪资的差异,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探究工作起薪的影响因素。 结果 932名毕业生中已就业688人,就业率为73.8%。已就业的毕业生中工作单位类型疾控中心[232(38.5%)]占比最高,政府机关[16(2.5%)]占比最低。工作岗位类型专业技术岗位[350(58.3%)]占比最高,教师岗位[19(3.2%)]占比最低。工作薪资在2 001~5 000元区间233人,占比最高(38.8%);2 000元及以下23人,占比最低(4.0%)。不同院校地区的研究生毕业去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86,P<0.05),西部地区院校的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概率更高[201(70.3%)],东部地区研究生升学概率更高[119(9.7%)]。不同院校地区、工作单位、岗位的毕业生薪资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东部地区、在企业、科研岗位工作薪资更高,不同院校地区的毕业生工作起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22.71,P<0.001),东部地区工作起薪更高。 结论 公共卫生硕士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低,就业单位主要为疾控中心和医院,从事专业技术岗位,薪酬待遇相对较低,建议采取相关措施促进公共卫生硕士毕业生就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教育
本科护理学专业男生职业认同现状的混合研究
王芸芸, 杨熙来, 田晓雪, 田旭, 范淑淇, 袁劲松, 沈馨蕊
2025, 45 (2):  91-95.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124-00087
摘要 ( 34 )   PDF(813KB) ( 23 )  
目的 通过混合研究方法调查和分析本科护理学专业男生职业认同现状,为高校开展职业认同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混合研究方法中的解释性序列设计,于2024年1月,通过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贵州某医学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男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男生职业认同现状;其后,基于调查结果,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访谈对象,围绕男生职业观点和职业规划进行访谈,使用NVivo软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采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资料整理分析。 结果 共有258名男生完成调查,男生职业认同总分为(58.90±11.80)分,处于中等水平;18名男生参与访谈,提炼出个体之间职业认同差异较大、教师的言行举止的影响、男生在临床工作中的性别优势3个主题。结论 本科护理学专业男生的职业认同不高,护理教育者应当积极开展职业认同教育,注重教师榜样示范作用,引导男生树立积极的职业价值观,提高职业认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才培养模式
新医科背景下基于竞赛项目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分析
刘星廷, 李经纬, 吴佳阳, 王成弟
2025, 45 (2):  96-102.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31111-00468
摘要 ( 30 )   PDF(877KB) ( 20 )  
目的 依托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调查医科院校的项目获奖情况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为医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以第一届至第八届(2015年8月—2023年2月)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1 362个国赛医学类获奖项目为研究样本,按照参赛组别、学校获奖数、选题特色等分别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新医科(交叉医学类)项目在国赛获奖项目总数的占比中,高教主赛道、产业命题赛道占比较大,分别为16.43%(1 108/6 743)和11.75%(47/400);而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占比较小,分别为7.70%(125/1 623)和5.75%(82/1 427)。获得金奖数量最多的院校在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产业命题赛道的参赛组别中共计获得20项金奖;在医学类别中生物医药类、信息技术服务类项目的获奖数量占比较大,分别为34.58%(471/1 362)和21.15%(288/1 362)。 结论 医科院校在竞赛驱动下,获奖数量较高,创新创业水平教育整体较好,但不同参赛组别和不同高校之间差异性较大。建议医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在新医科模式推动下,充分考虑专业项目特点和需求,形成创新创业育人机制,推动我国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健康教育
同侪压力和学习氛围在医学生职业使命感与学业拖延间的调节作用研究
郭庆峰, 谭宏涛, 崔莹, 张妍馨, 赵晨曦, 程馨卉, 孟庆辉, 薄红
2025, 45 (2):  103-109.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31214-00577
摘要 ( 26 )   PDF(874KB) ( 17 )  
目的 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下医学生学业拖延的差异;探究同侪压力和学习氛围分别在医学生职业使命感与学业拖延间的调节作用。 方法 2021年7至8月,采用职业使命感量表、学业拖延量表、同侪压力量表、学习氛围量表对国内5所医学院校的2 500名临床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学生进行调研。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数据。 结果 医学生学业拖延评分为(2.62±0.85)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学生的学业拖延程度高于男学生(P<0.001);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的学业拖延程度高于一年级学生(P<0.001);护理学专业学生学业拖延程度高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P<0.001);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医学生学业拖延程度最高,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医学生学业拖延程度最低(P<0.001);非独生子女学生的学业拖延程度高于独生子女学生(P=0.018);非农村生源学生学业拖延程度高于农村生源学生(P=0.013);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的学业拖延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9);医学生学业拖延与职业使命感(r=-0.203,P<0.01)、同侪压力(r=-0.249,P<0.01)、学习氛围(r=-0.205,P<0.01)均呈显著负相关;同侪压力(β=0.479,P=0.008)和学习氛围(β=0.423,P=0.013)均能在职业使命感和学业拖延间起调节作用。 结论 医学院校可以从加强医学生职业使命感教育、打造良好学习氛围、合理运用同侪因素等多方面着手,降低学生的学业拖延水平,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共卫生学院学生教育环境感知、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网络关系研究
李雯, 韩炜, 杨建军
2025, 45 (2):  110-115.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207-00136
摘要 ( 18 )   PDF(1548KB) ( 8 )  
目的 构建教育环境感知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投入各维度之间的网络关系,为提高公共卫生学院学生学业投入提供具体支持。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宁夏医科大学2018~2022级公共卫生学院96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综合基本情况调查表、教育环境感知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学业投入量表编制问卷,并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网络分析。结果 公共卫生学院学生教育环境感知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投入的评分分别为(58.94±24.03)分、(75.90±15.01)分、(62.38±21.44)分。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学习能力是教育环境感知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网络关系中最重要的维度;教育环境感知与学习投入网络关系中各维度呈现负相关性;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投入所有维度之间关系均较为紧密。 结论 公共卫生学院学生教育环境感知和学业投入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评分较低,且教育环境感知受年龄和是否贫困生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教育环境感知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投入的网络关系,在提高公共卫生学院学生学业投入中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方法
沉浸参与式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许凤燕, 刘宝全, 李会平, 孙亮, 杨慧科, 李雪梅, 陈明伟, 田进伟
2025, 45 (2):  116-120.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326-00314
摘要 ( 35 )   PDF(811KB) ( 21 )  
本研究以哈尔滨医科大学2022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例,阐述了系统解剖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创建多模态数字资源为教学基础,革新考评协同考核方式为教学保障,通过重塑三课联动教学形式、融合多元互动教学方法和深化情境体验思政融入构建沉浸参与式教学模式。参加期末考试的47名学生的综合成绩为(82.08±9.48)分,优秀率为19.1%(9/47)。参与问卷调查的48名学生中,44名(91.7%)学生非常满意教学设计;42名(87.5%)学生认为教学方式提高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42名(87.5%)学生认为促进了知识掌握、拓宽了知识广度与深度;44名(91.7%)学生认为促进了理论联系临床和增强了临床思维,41名(85.4%)学生认为非常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3名(89.6%)学生认为提高了职业素养,坚定学医信念。沉浸参与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效果良好,提高了医学生的教学满意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层级综合培训体系在开放性眼外伤一期手术教学中的应用
崔莹, 史翔宇
2025, 45 (2):  121-124.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516-00491
摘要 ( 20 )   PDF(826KB) ( 14 )  
目的 评价分层级综合培训体系在开放性眼外伤一期手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试验对照方法。选择2023年1至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外伤科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的首都医科大学44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将2个不同院区的各22名学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学生采用集理论授课、教学视频观摩、Wetlab培训和临床实践为一体的分层级综合培训体系;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临床师带徒教学模式。对两组学生采用手术考核评价教学效果,对试验组学生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 试验组学生手术用时为(27.0±1.5)分钟,短于对照组学生的(28.9±1.7)分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学生手术考核总分为(90.64±4.91)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82.86±7.44)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学生均认为分层级综合培训体系有助于更快适应显微手术和提升基本操作熟练度。 结论 分层级综合培训体系可有效提升眼科住培学生开放性眼外伤一期缝合手术操作的熟练度和手术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问题学习结合医学模拟教学方法在住院医师创面修复教学中的应用
雷永红, 王认, 张李婧, 陈犹白, 舒军, 李雪
2025, 45 (2):  125-129.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509-00468
摘要 ( 25 )   PDF(845KB) ( 21 )  
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结合基于人体模型的医学模拟教学在住院医师创面修复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方法。2022年1至12月,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60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学员采用PBL结合基于人体模型的医学模拟教学方法,对照组学员采用传统课堂讲授结合基于人体模型的医学模拟教学方法。在为期2个月的创面修复教学结束后,通过两组学员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评价各自教学效果,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分析相关数据。 结果 两组学员应用皮瓣修复创面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3±5.1)分比(87.9±4.7)分,P=0.726];试验组学员的实践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学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2.6±5.1)分比(80.4±6.2)分,P=0.012]。问卷调查结果显示,PBL结合基于人体模型的医学模拟教学在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学能力、皮瓣设计的临床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试验组学员赞成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学员[86.7%(26/30)比60.0%(18/30),90.0%(27/30)比50.0%(15/30),96.7%(29/30)比63.3%(19/30),90.0%(27/30)比50.0%(15/30)],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PBL结合基于人体模型的医学模拟教学有助于提高学员在短时间内应用皮瓣的临床实践能力,并得到住培学员的认可,实现了迅速提高学员应用皮瓣修复创面能力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技术
中医药高等院校教师线上教学行为特征及分类研究
张杰, 车轶文, 谭曦, 袁娜, 焦楠
2025, 45 (2):  130-134.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30925-00295
摘要 ( 23 )   PDF(836KB) ( 11 )  
目的 探索中医药高等院校教师的线上教学行为特征并进行分类研究,为提高线上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 2021年2月至4月,向全国24所独立设置的中医药高等院校参加线上教学的教师线上发放调查问卷5 621份,回收有效问卷5 22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3.0%。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得到4个行为特征的平均评分,用相关性分析法探索教学行为特征之间的关系,用两步聚类分析法对该教师群体进行分类,对比不同类别教师的线上教学行为特点。 结果 教师线上教学行为特征评分为:学业辅导(4.32±0.59)分、课程设计(4.32±0.66)分、教学互动(3.93±0.66)分、自我评价(3.88±0.66)分。线上教学行为特征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基于线上教学行为将教师分为高能远虑型(2 153人)、期待回归型(2 278人)和盲目适从型(794人)。 结论 线上教学行为中,课程设计和学业辅导的行为特征更为突出;学业辅导与课程设计、教学互动的关系相对密切;高能远虑型教师具有科学的课程设计、积极的教学互动、丰富的学业辅助和理性的自我评价;期待回归型教师表现为一般化的课程设计、形式化的教学互动、任务式的学业辅助和中性的自我评价;而盲目适从型教师表现为简单的课程设计、消极的教学互动、单一的学业辅助和较低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D手术训练系统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髌骨骨折手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薛明迪, 孙玉东, 王泓霖, 周弘, 杨佳铭, 孙伟, 何书明, 王毅, 谢卯, 叶哲伟
2025, 45 (2):  135-140.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31213-00574
摘要 ( 18 )   PDF(871KB) ( 7 )  
目的 分析3D手术训练系统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髌骨骨折手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试验对照方法,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选取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参加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24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2名学员采用3D手术训练系统教学,对照组12名学员采用传统方式教学。通过理论考核、实践考核和满意度调查3种方式评价教学效果。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理论考核中,试验组学员的理论考核总成绩[(81.42±4.68)分]高于对照组学员[(75.42±6.5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9,P=0.017)。实践考核中,试验组学员和对照组学员的复位时间[(20.25±5.26)分钟比(23.67±4.83)分钟]、透视次数[(2.75±1.06)次比(3.00±1.28)次]、术中出血量[(97.92±10.10)毫升比(100.40±7.82)毫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学员的张力带时间[(32.92±6.20)分钟]少于对照组学员[(38.42±3.63)分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5,P=0.015);试验组学员手术总时间[(86.17±11.42)分钟] 少于对照组学员[(100.20±12.22)分钟]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0,P=0.008)。对照组学员完成所有考核内容后参与试验组学员的课程学习,并参加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22名(91.7%)学员“愿意推荐3D手术训练系统教学方法”,20名(83.4%)学员认为“3D手术训练系统教学方法令人印象深刻”。 结论 应用3D手术训练系统有助于提升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对于髌骨骨折手术教学中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并缩短手术总时间,同时具有较高的教学满意度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生教育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研究生高等数学与线性代数课程混合教学方式的设计与实践
张稳龙, 袁伟, 陈雯, 顾菁, 赖颖斯
2025, 45 (2):  141-145.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31229-00638
摘要 ( 24 )   PDF(804KB) ( 16 )  
为了提高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研究生高等数学与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效果,设计并实施了“免修测试+线上自学+线下串讲”混合教学方式。选取中山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78名研究生为教学对象,实施该混合教学方式,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和考试成绩了解教学效果。结果显示,所有非免修研究生均通过了2次随堂测试和期末考试。其中,61名(88.4%)研究生对线下串讲感到满意,64名(92.8%)研究生认为该课程对自身的科研有所帮助。对于时间有限、数理基础不同的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研究生而言,“免修测试+线上自学+线下串讲”混合教学方式有助于帮助研究生掌握高等数学与线性代数课程相关知识,该教学方式得到了研究生的认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临床实践保障现状调查与分析
姚瑶, 陈璐, 屈琪, 余京飞, 吴少林, 黎尚荣
2025, 45 (2):  146-151.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110-00038
摘要 ( 23 )   PDF(859KB) ( 11 )  
目的 了解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临床实践保障机制建立和落实情况,为各级有关部门和培训基地进一步调整住培管理制度和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 2023年4至7月选取广东省60家西医培训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其临床实践保障制度建设情况、医师资格考试通过情况、执业注册情况、处方权获取情况、临床一线值班情况、医疗系统权限授权情况等,采用非参数检验统计分析不同批次、不同规模、是否高校附属医院等对临床实践保障机制建立和落实的影响。 结果 10家(16.7%)培训基地制定了针对住院医师的临床实践保障制度,60家培训基地全部实现了相应权限的“一人一账号”的医疗系统账号管理。全省通过医师资格考试住院医师占总在培住院医师比例的均值为62.31%,其中第一批次(64.60%)和第二批次(68.80%)培训基地高于第三批次(48.42%),且11~20个专业基地的培训基地该比例(69.15%)、21个及以上的培训基地该比例(63.67%)均高于1~10个专业基地的培训基地(53.82%),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省住院医师及时执业注册率为81.02%。附属医院具有处方权住院医师占通过医师资格考试住院医师人数比例(40.70%)低于非附属医院(64.6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培训效果已初步显现,但各培训基地临床实践保障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及时执业注册、处方权审批和临床一线值班的管理,培训基地临床实践保障的落实仍需法律层面的法规规范、省行政主管部门的制度推进和培训基地针对性的管理改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标准图谱同屏显示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肌骨超声教学中的应用
乔敏, 夏炳兰, 熊春锦, 沈德娟
2025, 45 (2):  152-155.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118-00065
摘要 ( 19 )   PDF(789KB) ( 11 )  
目的 探讨肌骨超声扫查实时同屏显示标准图谱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肌骨超声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试验对照方法。以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轮转的 24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学员采用超声标准图谱同屏显示方法教学,对照组学员采用传统教学。通过肌骨超声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学员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 结果 试验组学员理论考核、操作考核、教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员[(86.25±2.14)分比(81.33±4.91)分、(88.50±3.06)分比(81.08±4.66)分、(4.49±0.39)分比(3.68±0.59)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采用超声标准图谱同屏显示方法进行肌骨超声教学,有助于学员快速、准确掌握肌骨超声技术,并且得到学员的认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教育评估
北京市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培训基地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李卉, 李海瑾, 穆韵浓, 梁名扬, 邵爽, 杜娟
2025, 45 (2):  156-160.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126-00095
摘要 ( 20 )   PDF(803KB) ( 11 )  
目的 构建北京市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培训基地评估指标体系。 方法 2023年9至12月,基于决策导向评价模型,采用德尔菲法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对北京市从事临床医学教学管理和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的20名专家进行3轮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及一致性率。结果 3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0.7,3轮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90、0.91、0.91。Kendall′s W值分别为0.244、0.059、0.129(第一轮、第三轮均P<0.001),3轮函询所有条目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变异系数(CV)均<0.25。最终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包含5项一级指标(资质与条件、教学组织与制度、师资队伍、运行管理、质量监控)、12项二级指标和32项三级指标。各级指标的一致性率(CR)均<0.1。 结论 基于决策导向评价模型构建的北京市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培训基地评估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以为评价临床培训基地同质化建设和管理效果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