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教育杂志》为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大陆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医学教育学术期刊;是“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国学术期刊(CNKI)影响因子年报显示我刊2024年复合影响因子为1.486;2024年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版),是医学综合类期刊中唯一一本入选的医学教育期刊。是医学教育领域内引领性刊物;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北京大学医学部承办,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677X,国内统一刊号:CN 11-5259/R。
2025年, 第4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5-05-01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毕业后医学教育
基于胜任力导向的院校医学教育与毕业后医学教育相衔接的思考
李海潮
2025, 45 (5):  321-326.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1218-01330
摘要 ( 88 )   PDF(1772KB) ( 144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设正在向内涵式发展转变,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是现阶段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分析了国际上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准入标准(医师执照考试),探讨了胜任力导向医学教育在院校医学教育中的实践。本文指出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存在两条不同的准入途径和相关标准,北美和欧洲国家大多在医学院的最后一年设计有与医师执照考试相关的全国性统一考试,以与毕业后医学教育相衔接。作者认为,在院校医学教育阶段安排医师执照考试的一部分和相关的过程性考核,对于促进我国院校医学教育与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培养符合健康中国战略需求的优秀医疗卫生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住培师资队伍建设与晋升激励机制的探索
陈淑英, 郭思园, 尹莹, 杨达雅, 胡文杰, 江亮, 冯劭婷, 张昆松, 肖莉华, 梁玲, 王晓桃, 匡铭
2025, 45 (5):  327-331.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50219-00173
摘要 ( 36 )   PDF(822KB) ( 41 )  
师资是决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质量的重要因素。要实现住培质量的稳步提升,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和激励机制,提高师资岗位胜任力、增强师资教学内驱力是关键。本文详细介绍了自2015年以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通过分层分类培养模式和国际化合作提升住培师资岗位胜任力,通过“晋升最低教学积分机制”和“教学优先晋升机制”增强师资教学内驱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医院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完成国际医学教育联盟(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Health Professions Education,AMEE)医学教育基本技能课程的师资1 181人次,45人入选AMEE会员(Associate Fellows of AMEE)。32人参加与阿联酋海湾医科大学(Gulf Medical University)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University of Copenhagen)合作的临床教育家孵化项目,其中23人已获得国际认证的医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师资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教学理念得以全面革新。44名师资通过教学优先晋升机制获聘高级职称,激发了中青年师资队伍的教学热情和创新动力。创建了12个独具特色的“基础专科学院”,设计并实施胜任力导向的培训体系,有效提升了住培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教育评价的演进及各阶段特征
齐心
2025, 45 (5):  332-337.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906-00930
摘要 ( 38 )   PDF(877KB) ( 49 )  
医学教育评价历经学习评价-以评促学-学评融合3个阶段,各阶段评价的关注点分别为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程序性评价,并由此出现评价模式和内涵的不断演变。评价目的从判别学习者合格与否的教育测量,转为增加评价的教育效能和催化作用,进而将多种评价方式整合起来,系统评价学习者的核心胜任力。医学教育有必要与时俱进,借助人工智能的发展潮流,逐步改进教育评价的方式与实践,加速胜任力导向医学教育的落实与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临床思维培养
兰学立, 向阳
2025, 45 (5):  338-343.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1114-01180
摘要 ( 33 )   PDF(873KB) ( 60 )  
本文将认知心理学、教育学等原理与临床思维教学相结合,探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临床思维培养的理论基础、教学策略、教学要素和教学方法等。临床思维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双重认知理论、元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临床思维的教学策略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螺旋式递进的教学模式、临床思维的复盘与反馈、基于反思的元认知调整。临床思维的教学要素包括:思维框架的建立和信息收集能力、诊断推理能力、诊断论证与验证能力和诊疗决策能力的培养。本文以教学查房、教学病例讨论、病历书写修改、迷你临床评估演练等常用教学和评价活动为例,阐述了住院医师临床思维培养的目标、策略、重点和难点。最后,本文探讨了临床思维评价、住院医师思维潜能的激发、传统教学模式的价值和思维教学内涵等思维教学相关内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教育管理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政策主题及其演进分析
陈皓阳, 刘佳楠, 段严寒, 王思璠, 吴海江, 张新平
2025, 45 (5):  344-349.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305-00216
摘要 ( 20 )   PDF(876KB) ( 17 )  
目的 系统梳理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政策文献,明确政策主题,分析政策主题内容发展脉络,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政策研究提供新视角。方法 从北大法宝数据库和官方资料中选取1978至2023年间高等医学教育相关政策文献,筛选159份具有代表性的政策文本,使用潜在狄利克雷分配(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模型进行主题挖掘,结合主题关键词分布和文档主题概率分布,明确政策主题和政策文本最为关键的内容,并对政策主题进行深入分析。结果 使用LDA模型提取15个潜在政策主题,最终归纳为8类政策主题,分别是医学研究生培养、基层医学人才体系建设、医学教育管理规范、医学教育质量管理、医学教育保障体系、医学教育思想政治建设、中医药人才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每个主题内容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重点。结论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政策主题具有全局性与系统性并重的特点,涉及我国医学人才培养的多个层次和维度;主题内容全面,呈现出动态变化的态势,既体现了政策的阶段渐进性,也反映了政策的调整适应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医学生发展与培养质量调查项目概述及实施进展
于晨, 谢阿娜, 吴红斌, 金悦, 王维民
2025, 45 (5):  350-357.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617-00612
摘要 ( 16 )   PDF(966KB) ( 13 )  
本研究在调研国内外开展的一系列学生发展调查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医学生发展调研现状以及需求,对当前我国调查规模最大、高等医学教育领域最权威、数据最齐全的中国医学生发展与培养质量调查(China Medical Students Survey,CMSS)项目进行详细解读。本文系统介绍了CMSS项目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设计框架与内容,以及大学一年级新生问卷、在校生问卷和应届毕业生问卷的结构与工具的有效性,并回顾了2019至2023年该项目的实施要点、核心要素的变化和进展。通过多维度、长时段、跨数据集的医学教育数据分析,CMSS项目为医学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填补了我国医学教育领域高质量学生发展调查的空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课外研学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马月, 杨立刚, 张婷
2025, 45 (5):  358-363.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328-00326
摘要 ( 16 )   PDF(865KB) ( 16 )  
目的 调查分析医学生对课外研学的认知与评价、参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课外研学设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3年7月,以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18~2022级223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问卷由研究团队自行设计、并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对课外研学的评价、参与情况和参与动机等部分。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对不同学生对课外研学的认知与评价和参与课外研学的参与动机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课外研学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低年级学生对课外研学的了解程度、必要性、满意度、学习效果的评分均低于高年级[(2.46±0.71)分比(2.95±0.59)分,(3.00±0.76)分比(3.33±0.64)分,(2.46±0.84)分比(2.76±0.79)分,(3.11±0.73)分比(3.41±0.55)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课外研学普遍影响到第一课堂。不同年级学生倾向选择的课外研学活动类型、优先考虑的因素、不同专业参与项目的动机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级和动机对选择特定活动类型有所影响。个人兴趣对自主创业选择的影响较大。结论 医学生对课外研学的认知与评价总体良好,但低年级学生认知不容乐观。性别、年级、专业背景与参与动机等因素影响活动的选择。院校应加强课外研学活动在低年级学生中的普及和引导,建立全方位多层次课外研学体系,加强自主创业教育的引导和实践机会,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灵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才培养模式
临床药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探索
张蔚, 臧洪梅, 解雪峰, 吴繁荣, 吕雄文, 李俊
2025, 45 (5):  364-369.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229-00194
摘要 ( 20 )   PDF(2012KB) ( 22 )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临床药学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的医疗需求和患者需求。本研究通过对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剖析了“懂医精药”的核心内涵,构建了包括“平台+模块”的课程、“基础实验—综合实践—创新训练”的实践教学、“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多元化的教学和“六位一体”的学生评价机制的临床药学人才培养体系。教学实践成果显示,以“懂医精药”为理念的培养体系有利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培养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的高水平临床药学人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生死亡态度影响因素探究
杨晓静, 甘雨甜, 段新宇, 卢凤, 王建业, 赵丽杰, 张淑娥, 曹德品
2025, 45 (5):  370-374.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1030-01126
摘要 ( 16 )   PDF(854KB) ( 15 )  
为了解医学生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为医学院校开展生命教育提供依据,2024年6月至8月,以某医科大学15名在读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收集资料,通过柯莱兹7步资料分析法识别医学生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提炼出医学生死亡态度影响因素,即具身因素、情境因素、互动因素。具身因素包括自觉身心健康状况、自我控制能力、积极心理情绪;情境因素包括传统文化、校园文化氛围、网络媒介环境、个体周围朋友或亲人离世的经历;互动因素包括学校内师生互动、个体与家庭互动、个体与同伴互动。医学生死亡态度受多重复杂因素影响,高等医学院校应当关注医学生实际需求,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命教育课程,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医学生参与生命相关的学术活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能力培养
暑期科研项目在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鲁曼, 王景超, 袁丽佳, 刘虹
2025, 45 (5):  375-378.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403-00344
摘要 ( 13 )   PDF(802KB) ( 15 )  
加强医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是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北京大学医学部暑期科研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并以参加2023年暑期科研项目的171名学生为调查对象,比较参加项目前后学生对其科研能力的自我评分,梳理学生参加暑期科研项目的体验与建议。结果显示,参加暑期科研项目之后,学生在“我理解动物或人体实验的法律伦理问题” “我能够根据临床或科研需要查阅文献”“我能够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我能够进行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我能够把研究结果撰写成研究报告”的评分均高于其参加暑期科研项目之前的评分[(3.94±0.91)分比(3.77±1.01)分;(4.02±0.78)分比(3.81±1.02)分;(3.22±1.00)分比(3.03±1.02)分;(3.53±1.02)分比(3.37±1.03)分;(3.72±0.98)分比(3.44±0.97)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暑期科研项目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医教育
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学习策略在其专业认同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作用
胡鑫悦, 翟双庆, 袁娜, 叶同乐, 焦楠
2025, 45 (5):  379-383.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204-00128
摘要 ( 14 )   PDF(826KB) ( 10 )  
目的 探究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学习策略在其专业认同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2023年11至12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全国9所院校1 194名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其专业认同感、学习策略运用水平和学业成就水平,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Bootstrap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学业成就、专业认同、学习策略评分分别为(3.38±0.68)分、(3.88±0.73)分、(3.40±0.73)分,专业认同与学习策略和学业成就呈正向相关(r值分别为0.616、0.576,均P<0.05)。学业成就评分,男生(3.44±0.74)分,女生(3.36±0.65)分,家庭具有中医学背景的(3.56±0.76)分,具有西医学背景的(3.48±0.68)分,不具有医学背景的(3.35±0.66)分,不同性别和不同家庭背景学生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习策略在专业认同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357,占专业认同对学业成就影响总效应的67.0%。结论 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学习策略、学业成就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相对而言,学业成就水平有待提高。不同性别和家庭背景学生的学业成就存在差异,应当加强学生个性化指导。学习策略在专业认同与学业成就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学生培养应关注专业认同感提升和学习策略运用水平提高的综合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生教育
2003至2023年我国口腔医学研究领域博士学位论文文献计量学分析
曹桂芬, 刘传霞, 方文, 段小妮, 李文
2025, 45 (5):  384-389.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1224-01351
摘要 ( 14 )   PDF(1405KB) ( 7 )  
目的 探讨2003至2023年我国口腔医学研究领域博士学位论文的特征与研究主题,为口腔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借鉴。方法 2024年11月,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2003至2023年口腔医学研究领域博士学位论文,统计论文作者、发文数量、机构和关键词等数据,使用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来自91家机构的口腔医学研究领域博士学位论文2 721篇,其中论文量排名前10位的机构发表的论文数量占比69.8%(1 898/2 721)。论文指导教师共有959名,其中30名教师指导的论文数量≥20篇,占所有论文数量的29.7%(807/2 721)。39.1%(1 065/2 721)的学位论文被引频次为0。2003至2023年口腔医学研究领域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分析显示,该领域形成以骨代谢、疾病机制和修复技术为核心的多元化、跨学科融合趋势,口腔医学研究从基础组织工程向分子机制与临床转化发展。自2015年以来,与炎症、免疫相关的关键词突现频率增加,如巨噬细胞、自噬等;对“外泌体”的研究也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关注。结论 我国口腔医学研究领域博士学位论文的所属机构和指导教师分布相对集中;博士学位论文的被引用频次较低,论文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未来研究可以聚焦于外泌体递送系统、炎症微环境调控、免疫治疗和多学科技术整合等方向,为口腔疾病防治开辟新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医学与比较医学教育
德国公立高校医学专业招生方式改革及其启示
胡亮, 向科, 许赟, 厉岩
2025, 45 (5):  390-395.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106-00024
摘要 ( 14 )   PDF(887KB) ( 9 )  
医学生选拔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吸引优质生源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梳理了德国公立高校医学专业招生方式的改革历程,分析了不同阶段的招生举措和效果,介绍了现行的招生方式,即会考成绩录取、高校自主选拔、综合能力考核录取、特殊专项和乡村医生项目,以及医学专业入学考试、医学相关培训、工作经历等不同考核选拔指标。德国公立高校医学专业现行的招生方式、选拔指标多元,最大限度利用了医学教育资源,保障了医学教育的精英化和法律所倡导的教育公平,希望能够为我国医学专业招生改革和提高生源质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培养的课程体系分析
解桢, 侯建林, 谢阿娜
2025, 45 (5):  396-400.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40507-00458
摘要 ( 25 )   PDF(857KB) ( 26 )  
课程体系设置是医学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实现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前提。本文梳理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doctor of medicine,MD)课程体系设置,分析其“从基因到社会”的课程体系模式。该模式强调生物学、社会、环境和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并注重跨学科教学、实践能力、社会责任、创新理念和国际化视野。这些理念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借鉴该模式有助于提升我国医学教育水平,培养适应现代医学挑战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